1925年夏天,华罗庚初中毕业。为了谋个好出路,他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
正当他潜心求学之际,却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信件。家中杂货铺的生意越来越冷清,已无力负担他的学杂费与食宿费。考虑到父母的艰辛与劳累,华罗庚只好辍学回到金坛。
当他背上行囊返乡时,可能都没想到,他以优秀成绩拿到的初中学历,便成了他一生的最终学历。
勤奋自学,痴迷数学哪怕辍学回乡,华罗庚也没有放弃数学。无法求学,那就自学。
每天天不亮,华罗庚就早早起床,借着微弱的油灯,拿起数学书本认真研读。
他白天在店铺忙生意,等顾客一走,就迫不及待地埋头看书、解题。
由于痴迷数学,华罗庚做生意时常出错,有时拿错顾客想要的东西,有时给顾客找多了钱。
有一天,杂货铺进来一位老乡,问:“多少钱一支线?”
华罗庚正在计算一道数学难题,一时入了迷,头也不抬脱口而出“853729!”
老乡一听,吓了一跳,“一支棉线怎么会值这么多钱?”
坐在一旁的父亲华老祥赶紧走过来解释,可老乡还是怒气冲冲地走了。
华老祥又气又急,一把抢到华罗庚的算习题,就要往火炉里扔,华罗庚见状赶紧拿起书本离开。
后来只要华老祥看见他读书,直接就动手抢,弄得华罗庚把书本东藏西藏。但华罗庚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反对,而动摇自学数学的决心。
只要父亲外出,华罗庚就会偷偷把书拿出来读,在“分秒必争”的学习中,他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1926年,苏家驹发表论文《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震惊了整个数学界。因为早在1816年,数学家阿贝尔已经证明五次方程式不可解。
受到苏家驹的启发,华罗庚开始研究代数的五次方程式,经过一个月的反复验算,他发现阿贝尔的观点条理清晰,无懈可击,反而苏家驹的解法存在一个错误。
他想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没写几行就停笔了,他担心反驳大名鼎鼎的教授会引起麻烦。
是王维克老师鼓励他:“就是圣人也难免有错,只要你讲得有道理,苏教授会赞同的。你不必担心,认真去做吧!”华罗庚才把文章写好,寄给了上海的《科学》杂志社。
1930年底,《科学》期刊以来件的形式,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引起了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