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朋友特别发愁。上学期孩子数学75分。比班里平均成绩低了10 分。这才小学就拉平均分,到了中学可怎么是好?母子俩定好这个暑假的目标,就是“恶补”数学。
与其说“恶补”数学,不如说是发现孩子数学问题,想趁着暑假撵一撵数学成绩。
结果,带着孩子做数学题,朋友就开始上火了。为啥呢?因为稍难点的、或者大题孩子不会,没思路。小题又出现各种各样的马虎,如:抄错数、计算错误。这也是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和老师沟通后,老师点明:孩子基础知识不牢靠、数学基础技能弱。
妈妈向班主任老师请教改善方法,老师给了三点建议(1)公式要理解、并背熟
数学解题离不开数学公式。但是题里不会告诉孩子用哪个公式解题。这就需要孩子理解公式,并可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很多孩子读了一遍又一遍的题,找不到解题方法,就是对公式理解不到位,或者记得不熟练。年级越高、公式越多,快速在头脑中搜索出自己要用的公式,考察的也是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手不能懒、要勤动笔
到三年级左右会发现很多孩子宁可闷头想,也不愿意动笔画一画、算一算。从孩子草稿纸的利用情况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
我们过来人都知道,数学有时候需要画辅助线。手懒的孩子就用眼睛看,手勤的孩子就会动笔在草稿纸一通画。那些做题快、解题思路准确的孩子,大多是手勤的孩子。
所以,不会解题没关系。别只瞪眼想,动笔画一画、写一写,没准思路就清晰了。
(3)计算要熟练
数学想要得高分,计算准确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即使思路都对、逻辑很清晰,最后得数算错了,还是要扣分的。
数学以计算为基础,大题、小题都需要动笔算一算。那些数学分数高的孩子,几乎不会因为计算扣分。所以想要数学分数高,提高计算能力不可少。降低自己在细微的地方犯小错的次数,分数想不高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