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数学系学霸12门课100分直博清华”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众多网友点赞称“这就是偶像”,还有网友评论:造假我都不敢这么写!
在晒出的成绩单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12门课100分,还有多门99分、98分。
考出如此成绩的牛人就是宋震,他是北京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7级学生、数学171班班长,现保送至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数学专业基础数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
但宋震并不是天生就这么优秀,他曾坦言“刚上大学的时候,其实不喜欢数学专业”,第一次数学分析模考只考了25分。
作为出生在山东这样一个高考大省,高考成绩635分的高分考生,这次考试让宋震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经过调整,大一上学年结束,宋震的各门专业课均高于90分,1/3的课程超过95分,但他并不满足,在不断努力下,他三年综合加权成绩98.5分,期间12门课程获满分,专业排名第一。
成功逆袭,成为众人眼中耀眼的存在,宋震曾分享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概括起来,秘诀主要有4个:
1 兴趣驱使第一次考试结束,面对25分的成绩,宋震没有气馁,而是努力查找原因。
他发现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自己开学之初对数学专业的不喜,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 “不属于数学天才,很多东西要读很多遍才能理解”。
在对不懂的问题反复钻研,直到搞懂的过程中,宋震渐渐燃起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宋震说:兴趣的驱使就会让自己比较愿意去接触新知识。
这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所以,无论是想提高孩子成绩,还是想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最好的办法都是从兴趣入手,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在这其中,我们还可以像宋震一样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竞赛,不为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
众行致远,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多的人同行,能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又有谁愿意偏安一隅呢?
2 数学学习绝不是题海战术!“熟能生巧,理科学习必须多做练习!”
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都不陌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宋震认为,数学学习对于自己来说,绝不意味着题海战术,“学习要注重思维的培养,理解才是关键所在。”
他找到的最好的“辅导书”就是教材,但他的做法却和别人不同。
他说,“我会经常翻一翻目录,想着如果我是编书人,要怎样理清这门课的脉络。”对定理的滚瓜烂熟,对定义的清晰理解,是他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
宋震这种从编者的角度审视教材,其实就是一种“全局观”,当我们只站在学生的角度按部就班地学习,就会感到书本上知识多而杂乱,但当“走出来”,整体审视全书,我们就会发现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是系统化的。
且每一本书的编排都有自己的主线和分线,当找到这根线,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会更便于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
《来川知识框架图》,由名师主编,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方便孩子站在全局角度串联勾连,如有需要可以点击下面链接:
3 “要学会举一反三”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能举一反三,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也证明了旧知识已经完全被理解掌握。
宋震就是“举一反三”理论的受益者和践行者,他说:“要学会举一反三,不急于求成。”遇到难题时,宋震从不急着去寻求题目的答案,而是不停地思考,努力让自己找到问题的思路。
对于他来说,能通过一道题举一反三才最有成就感。
也正是这种“钻”的精神,宋震只用一学期就实现了成绩的大幅度提高,他不但自己学会,还学以致用,担任数理学院学业辅导中心高等代数讲师,把自己的所感所悟讲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4 “一定要利用好课堂时间”“一定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尽可能地理解知识。”在课堂上的全神贯注,充分理解,是宋震的又一个秘诀。
大道至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仅减少了宋震课后复习的时间,还加快了他课业的完成速度,大大提高了他的时间利用率。
而这个学习方法,众所周知,从小到大,父母、老师也不断提醒,但能做到的孩子却并不多。
走神、做小动作、玩玩具、看课外书、睡觉……这种课堂现象曾让很多老师头疼不已。
还有很多孩子本末倒置,晚上开夜车,白天上课打瞌睡,看似勤奋,但效果了了,还损坏了身体健康。
所以,与其这样劳神费力,不如从简单地做起,全神贯注听讲,保证自己的听课质量,养成好的听课习惯。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天赋决定你的上限,而努力决定你的下限。很多人往往还没有达到下限就放弃,只是望着上限感叹高不可攀。
所有的成绩都来自于背后不间断地努力,所有的成功都凝聚着汗水和思考。
不要把智力作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心理学研究早就告诉我们,智力超常的人仅占5%,大部分学霸靠的都不是天赋,而是努力和方法。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巧用学霸方法,像学霸一样努力,成为学霸。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