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汉代传 入中国后,很快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并与儒,道融合借鉴,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须删除
寺院,不仅仅是烧香礼佛,讲修佛法的地方,其实古代的寺院,它最主要作用是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义务教育。古时候笔,墨、纸、砚,都是很贵重的物质,更别说印刷成册的书本了,而寺院的藏经阁就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里面不仅仅收藏佛教经典,也有很多诸子百家的经典。古代的读书人,很多都是去寺院读书学习的,比如大学士苏东坡,知行合一的圣人王阳明等都曾经在寺院长时间的挂单读书。在中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寺院,那么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它们,一起去领略那一片别样的历史天空,和独特的文化韵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删除
位于沈阳市最热闹繁华的“中街”附近,有这么一座古老的寺院——“长安寺”。
民间一直流传着“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或者“庙在城中,城在寺里”的说法。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相传唐太宗建都时,关外沈阳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荒原。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讨伐高丽的时候路过此地,行军人困马乏,便下令三军就地休息。李世民无意中抬头看见远处有个土岗,虽然不算高大,但是树木很多,遮天蔽日,笃信佛教的李世民便随心起念想在此建一座寺院。并亲自赐名“长安寺”,寓意“长治久安,江山永固,国富民强”。
于是这一任务就落在了大将军尉迟敬德的手中,命令“门神”尉迟恭为监督,全权负责一切修建长安寺的事宜。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李世民的圣旨到了,召尉迟将军紧急前往军中,得到紧急作战命令的尉迟恭敬德,二话没说飞身上马匆匆离寺。可是僧人和修建寺院的工匠师傅们此时还不知道要把寺院的山门建在什么地方呢,于是就派人快马加鞭的在后边追赶尉迟将军,奔行7千5百米追至浑河北岸终于赶了上来,禀明来意后尉迟敬德未加思索,用马鞭一指,就在此处修立山门。话音未落,人已经扬鞭催马而去。于是,僧人就带领工匠们在浑河北岸尉迟将军马鞭所指处建起了山门。斗转星移。在山门和大殿这间,就渐渐建起了沈阳城,形成了“城在寺里”的局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必删除
其实长安寺始建于何年,已经无法考证了,从寺内碑刻记载来看,长安寺曾经在明朝永乐七年(1409),天顺二年(1458)和成化二十三年(1487)多次修缮扩建过。直到清代初期长安寺依然门庭若市,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但到了清代晚期就渐渐的颓败了,最终香火断绝,庙宇年久失修也损坏严重。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这个地方被钱庄、借贷行等商号看中,捐资重修长安寺房舍大殿,后来改为金融交易场所。
1985年2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大力重修,经过二年时间已恢复原貌,建立了长安寺文物管理所,于198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寺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占地5200平方米,有房屋 130多间。主要建筑自南向北有:山门三间,内有东西配殿和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阁。天王殿主要供奉“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奉“西方三圣”和八十八尊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