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开始进行新高考改革,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官员印发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6】20号),我省从2018级高中学生开始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采用3 1 2模式(语数外 物理/历史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参加高考,产生12种组合)。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科目选择,原来行政班的授课方式将发生极大的改变,实施分层教学和走班制已成为目前高中教育必须革新的新工作方向,根据相关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校的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
(一)尊重个性、自主选择
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学习能力及发展方向,引导并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兼顾校情、科学指导
立足长远,对学生兴趣、学业、专业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科学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个性发展的选课方案,同时兼顾师资团队、教学场地、课程特色等实际,尽可能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不同科目组合的需要,确保学生最大化地选择。
(三)整体规划、逐步完善
坚持计划性、整体性和系列性,加强顶层设计,对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的所有环节进行整体规划,并做好可行性论证,合理规划课程安排,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选课走班教学的管理机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改革。
三、选课走班的实施流程:
为应对新高考改革,更科学的指导学生选课,更科学的安排师生走班,我校从生涯规划、学业测评、预选课、资源预估、选课分析、智能分班、智能排课、走班考勤、新高考质量分析、考务管理等方面进行逐项的细化,拟定从选课前、选课中、选课后三个阶段制定了学校学生选课、学校排课、走班教学评价、走班考勤、走班考务等的实施细则。
(一)选课前——指导学生合理选课
福建新高考选课模式,学生将要在12种选课组合中进行选课,选课工作组要引导学生了解专业、了解职业,面对专业选择或职业生涯的思考,可以借助生涯测评帮助学生相对精确地了解自身的个体特点和职业特点之间的匹配关系,为学生在新高考选课时,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1、生涯规划
通过学校开设的每周1节的生涯规划课程,以及适时开设的生涯规划讲座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生涯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生涯规划测评的相关量表进行自我检测,了解自身性格特征、职业倾向,并根据自身的职业倾向选择意向专业,系统根据专业匹配大学专业招生学科要求,推荐出具体的选课学科。生涯规划根据多种测评报告及专业匹配结果,最终形成生涯推荐学科,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课。
2、学业测评
通过学生以往历次学业成绩,生成学科强弱雷达图,并显示学生最强势学科,第二、第三优势学科,及最弱势学科,同时找到学生进步幅度最大的学科,为学生选课提供参考。
3、预选课
学生选课前可进行预选课,以便学校大概了解学生选课倾向,提前做好资源配置。预选课时学生除了结合上述所说的生涯规划中职业倾向、专业定位、学生历史成绩外,还可结合学校历史学科大数据、学生学科负荷指数、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学生历次校本选课信息等多方面进行选课参考。
4、资源预估
学生预选课后,学校可根据选课结果和教师任课情况对所需教师和教室资源进行预估,以便学校提前了解由走班导致的资源紧张情况,提前进行资源调整,避免排课时资源不足。
整体选课报告
从上述学生生涯规划、学生强弱学科、进步幅度最大学科、学校强弱学科四个方面结合,让学生选出最合理的选课组合
(二)选课中——自主在线选择确认
学生结合上述选课前的综合推荐进行3 1 2自主在线选课,学校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多次选课,并记录每次选课结果,学生个人进行选课的最终结果由学生和家长签字确认。
1、学生选课
学校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按单科模式或者组合模式进行在线选课,根据3 1 2模式,提供12种组合。学生结合生涯规划、学业测评、学校历史大数据等综合推荐进行最终按组合选课
2、选课相关统计分析
①选课学科统计
选课学科统计,根据选课科目分别对各班级和全年级进行统计。
②选课组合统计
选课组合统计,按选课组合对分别各班级和全年级的学生选课进行统计,便于学校快速了解学生的选课情况,为后续教学分班提供参考。
③来源情况统计
对学生选课组合班级来源进行统计进行统计。
结果确认
通过学生选课结果统计,结合高校招生报考专业的组合匹配率,对学生进行二次选课提供指导,帮助学生选出合适的选课组合,并请学生和家长进行确认。
学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资源配置分析后,确认选课结果。
选课结果更改流程
经确认的选课结果,原则上不予更改,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更改的,按以下流程进行:提出申请→行政班班主任确认→所在年段确认→选课走班工作组确认→教务处信息更改
(三)选课后——个性分班、合理评价
1、分班原则:
学生选课结束后,学校即可进入分班、排课等走班教学前期工作,采用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分班策略是新高考智能排课的关键步骤,系统为满足各学校个性化需求提供大走班、小走班、混合走班三种分班策略供学校选择。并结合常规课程排课,最终形成一人一课表、班级课表、年级课表、地点课表等多形式个性化课表。
合理分班按行政班级、成绩升降序、成绩均分、成绩分层、选课组合、男女性别等多种方面进行分班;学校根据自身学生选课情况、师资情况、分层要求、排课要求等因素,灵活选择合理的分班策略和分层方案,进行分班。因新高考3 1 2模式,物理和历史不走班,我校目前倾向于采用小走班模式。
小走班以学生的选课组合条件为分班基础,改变原来行政班的规则,将选择相同组合的学生重新组成行政班,或选课组合中两门相同学科的学生组成新行政班。小走班策略可分为优先定三、定二走一和定一走二等方式,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走班分配的公平合理性,选择对应分班策略。对于还需走班的部分学生,排课方式与大走班一样,可以按成绩分层走班和分组走班。小走班适合校园面积大、上课地点分散、分层要求不高的情况。
适当分层分班, 分层分班可按行政班级,考虑成绩分层、选课组合、男女性别等进行分班。学校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分层方式及组合方式进行分班。
2、教学班教师和地点分配方法
根据各学科教师配置和上课地点,给已分班完成的各教学班分配教师和上课地点。
3、走班课时分配及走班排课
根据学校的教学课时安排,对选择考/合格考课程的课时进行分别设置, 新高考排课包含走班课程的分班排课和非走班课程的排课。非走班的语数外音体美等课程以及3 1 2模式下的物理和历史课程可按行政班进行排课,属于常规排课。
利用科大讯飞排课系统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智能排课,灵活调整,综合考虑多种排课要求,兼顾教师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时间安排,自动生成多形式课表及各类统计表,实现数据精准化,统计智能化,通过各类统计表快速了解教师的任课信息和任课工作量,形成一人一课表、一师一课表教师通过多终端线上课表查询,快速了解班级及自己的任课安排,同时学生及家长用户也能够及时了解班级及学生个人的所有课程安排情况。
4、随着教育的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占据重要的地位。探究性课程,艺术课程尤为重要,《校本选课系统》支撑这样的课程开展。校本选课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个性发展提供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实现学生的研究型、拓展型课程、体艺社团、校本课程的网上选课,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打基础。
5、新的高考方案的颁布,高考学科的评分和评价方式都进行改变。校走班制的教学,将打破传统按行政班进行教学评价的模式。同时,新高考改革学校考务安排工作也将发生变化,学生不但要参加公共课程的考试,还有走读班课程的考试。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的要求和学校日常教学对质量分析的作出新的要求。
四、保障机制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充分认识选课走班教学是新高考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学校要建立选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选课走班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工作调研,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稳步有序地推进选课走班工作。
(二)明确责任, 强化基础保障
学校根据实际,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在课程设置、师资安排、教室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满足学生选课走班教学需求。教研部门要加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改革和学生选课工作的研究和指导,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教研和培训活动。
(三)注重培训,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要结合选课走班教学推进情况,围绕选课走班、学生发展指导等工作,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督促教师进行自我研修,不断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注重对教师的评价,以评价为主导,合理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团队评价等方式,构建适应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教学评价模式,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