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两种重要的生命过程,二者的定义、意义如下:
(1)光合作用
①定义:指的是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 水,转化成有机物 氧气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吸收二氧化碳)。
②意义: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并维持着大气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
①定义:指的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核糖体和细胞质中(释放二氧化碳)。
②意义: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氧化的中间产物,可以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图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 2、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热量来源。大气的受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①太阳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后,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量来源);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会向宇宙和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即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图2 大气的受热过程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B
精讲精析:(1)分析植被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①白天,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远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②晚上,温度降低,植物呼吸作用较弱,释放的二氧化碳有限。③因此总体来看,种植植被,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释放量,因此会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浓度的降低会减弱全球变暖。
(2)分析植被对地面辐射的影响。①判断准则:地面辐射,是近地表大气最主要的热源;②冰雪地面为白色,之前初中有学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冰雪地面不透明,因此反射白光(七色光),即反射所有太阳光。因此冰雪地面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较少,因此地面辐射向近地面大气的也较少(长波辐射);③种植植被后,地面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增多,因此地面辐射向近地面大气的增多,因此近地面大气会增温,进而加剧全球变暖。
(3)分析植被对湿度、土壤有机质的影响。①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大气相对湿度(可以想象为云层增厚),因此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因此地面辐射减少,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地面辐射,是近地表大气最主要的热源);②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较小。
(4)小结。该题主要强调的是“冰雪覆盖”,因此应该是植树造林减弱了冰雪地面的反射,增加了地面的吸收(吸收太阳辐射),进而增加了地面辐射,使得近地表大气增温,加剧温室效应。
总结
- 全球变暖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吸收/释放二氧化碳);②分析植被覆盖对地面辐射的影响;③分析植被覆盖对湿度、有机质的影响,及二者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作用机制为:
①温室气体。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
②地面增温。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可以轻易的透过温室气体进入地面,使地面增温;
③近地表大气增温。地面增温后,地面辐射(长波辐射)难以穿透温室气体,大部分会被温室气体吸收,导致近地表温度上升。
图4 1901~2017年我国地表温度的变化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