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相信,盐这种大众每日所需的小小调味品,竟会成为一个帝国长达2000多年的经济支撑,这不得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尤其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它显得尤为重要:
《圣经》中最能夸人的话就是——你们是这世上的盐;而现在英语中的月薪[salary]一词,最早就是指古罗马每月发给士兵买盐的补贴;在中国历史中,食盐更是占据着其他战略物资无法替代的地位……
有盐有味,古人多久开始吃盐?
众所周知,人没有盐根本活不了,但盐是从什么时候走进人类生活的呢?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未有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可以确切地解答这个疑惑。然而,可以想见的是,如同火的使用一样,盐的发现和食用,同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
盐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已经有超过4000年的历史。在古代,盐的名字叫做“鹽”,意思是在器皿中煮卤。
食盐
在“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的蒙昧时代,可怜的古代先民们完全不知道何为咸味,更别说什么是盐了。后世人们在祭祀用的肉汤中不加盐,即所谓“大羹不致”,用来表示对古礼的遵循。
司马迁在《史记•乐书》记载:“大食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者矣。”就是早期古人原本不知盐、不识盐的最佳佐证。这种情况一直到炎黄时期,才终于有了转变。
传说黄帝手下有一位叫做夙沙氏的诸侯,这位夙沙氏没什么别的特长,就擅长煮盐。他通过煮海水,发明出了盐。由于当时的设备太过简陋,提炼出的多是粗盐,颜色也有青、黄、白、黑、紫5种。
这一发现无疑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而夙沙氏也因为是第一个发明出盐的人,被后代尊称为“盐宗”,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保留着供奉盐宗的庙宇。
古代制盐图
盐发明出来后,慢慢开始被当成了调味品使用。《尚书•禹贡》就有青州“厥贡盐希”的记载,即夏朝时期就有“贡”给奴隶主国家的盐。这种盐主要用作调味,并且十分珍贵,被当做贡品上交。
而《尚书•说命》中更有:“苦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说明商朝人很早就知道用盐和酸梅果作为咸、酸两种调味品
到了周代,人们已经把咸味作为“五味”(酸、苦、辛、咸、甘)之一,并用于医治疾病。《周礼•天官宰》中称“以咸养脉”,就是当时人们对盐医疗功用的新认识。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也有“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咸而不减”的论述,进一步具体谈到了咸味的调理方法。其后,盐的调味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汉代王莽称盐为“食肴之将”,可见盐在当时饮食烹饪中的地位。
中原文明最早就分布在盐池周围(红色及绿色部分为盐池)
此外,中国也是盐井的发明地。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汉宣帝时期),四川地区就有盐井数十所。汉代起,也开始利用盐池取盐。东汉王廙(yì)的《洛都赋》就曾记载:
“东有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成之自然。”
曹魏初年,刘桢《鲁都赋》中“又有盐池漭沆,煎炙阳春,焦暴喷沫,疏盐自殷,挹之不损,取之不勤。”都可以作为盐池在中国古代已普遍存在的有力证据。
…
谁有盐,谁就有牛b哄哄的资本
在现代,石油资源就等于金钱,而古代,盐的地位甚至比石油还高。毕竟,盐可不像农作物那样可以自给自足,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它是一般老百姓唯一需要花钱购买的物资。再加上古代的食盐产地有限,方便统治阶级控制,这样一座金山摆在面前,谁不用谁傻!
殷商周时期,政府就成立了专门“盐法”进行管控。但由于技术的缺失,造盐过程浪费,因此在这一时期,盐的价格非常昂贵,只能成为上流贵族的专属享受。
周朝时,帝王干脆成立了专门掌管盐的部门,掌管盐的人就叫做“盐人”。皇宫中的盐由盐人统一调配,各种盐的用处都不一样,祭祀的时候要用“苦盐”或者“散盐”,接待客人要用“形盐”,皇帝用膳要用“饴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走向早熟,盐的来源也日益广泛:以崤山(潼关)为界,东面以海盐为主,西面以岩盐和池盐为主,南方则多为土盐。四川自贡以井盐而闻名,江南甚至以盐城命名。
盐的地位也进一步提高,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哪个国家盐多,就证明这个国家富强。其中产盐最优的河东盐池,不仅成为春秋时帮助晋文公称霸的聚宝盆,战国时,它还让魏国成为了七雄中最富的国家,是秦国攻打魏国的重要目标。管仲更是提出了以渔盐之利而兴国的办法,率先在齐国对食盐实行官方专营,开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000多年的食盐财政先河。齐国因此拥有了充足的财政收入,去扩军备战,还修筑了齐长城,大量对外出兵,助力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