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描写树林,通过猎人的见闻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它的景色:套上马车去猎松鸡时,和到树林边上去找山鹬时所见的景色与感受并不一样。行文以“在两旁长着又高又密的黑麦的狭路上经过”、“树林到了”及“当晚秋山鹬飞来的时候”、“到树林边上去找它们”等语句点出景色的不同。这样按自然景色的差异分段描写,写出了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细节”,读来条理井然,印象深刻。
5. 依对象分段
即按照描述或说明的对象分段。如:
次于橘子的水果,我得推樱桃了。樱桃是一种可以作伴的水果。你尽可以一面读书或者谈话,一面享用樱桃;你尽可以心不在焉地把一颗又一颗樱桃送进嘴里,当然你得注意别把核吞下肚去。而在嘴里去核的麻烦,却令你充分领略到樱桃的滋味。樱桃的细茎,使你不会弄脏手,还可以让你玩一种游戏,用嘴去咬穿在线上或浮在水面的樱桃。还有,我们可以用樱桃来揭示人生的大奥秘看你何时与某人结婚,看她是真心爱你,还是由于看上了你的钱财虚名。(或许我可以在这儿补充一句,我知道一个女子,她能用舌头把樱桃的细茎打个结。这是一项绝技,我不知道是否也可以算作樱桃的长处之一。)
草莓只有两种吃法,一是到草莓地里去挑着吃,一是把它放在盘里捣烂来吃。第一种吃法一般要求我们躬身弯腰—遇上烈日炎炎,会晒得你毛焦火辣的;无论何时,这对于头发都是莫大的损伤。第二种吃法得由我们亲自进厨房去办,还得穿上晨衣,不宜被旁人看见。由于这些缘故,我认为对草莓的估价太高了。然而我得说,我喜欢看见一颗草莓浮在盛着苹果酒的杯里,它会使饮宴大为增色,餐桌上无论有什么缺点都会被辉映了。
木莓本是一种好水果,但总是被玷污。一颗单独的木莓也许算得上最好的水果,但你几乎不可能发现它洁身独在,我并不是指它常常同红醋栗放在一块儿,而是说它上面常附着许多小虫子。这些低级动物追求享受的本性,在贪吃木莓上暴露无遗了。如果你要吃木莓的话,必须用手去摘,仔细把上面的虫子弹个干净,然后才能吃。
([英]阿兰·米尔恩半《橘颂》)
《橘颂》
文章要颂的是橘,在从正面描写了橘子的鲜美、甜蜜之后,作者又巧妙地采用烘云托月法,集中笔墨写另外三种水果来表达对橘子的无限倾倒。文章的这部分按描写对象分为三个自然段。先颂樱桃,再评草莓,最后写木莓。各段靠内容自然衔接,以同属水果一类的类义词作为联系的标志。几种水果与橘子相互映衬,凸现出“橘子与众不同”,从而说明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所表明的观点:“在一年的诸种水果中,我要投柑橘一票。”
6. 依论点分段
即按照一个一个分论点分段。如: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幼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兴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苏洵《心术》)
苏洵
这三个自然段,每段各有一个完整的意义,阐述一个观点。第一段提出“治心”,影第二段阐明“上义”(崇尚正义),第三段提出“善养”(养财、养力、养气、养心),(一个段落一个意思。分开看,各是一个分论点,合起来,就是“为将之道”。
7. 依性质分段
即按照事物的性质的不同划分段落。如:
反抗王政的罪魁,敢行称乱的克伦威尔呀!
私行割据的草寇,抗粮拒税的华盛顿呀!
图谋恢复的顽民,死有余辜的黎塞尔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政治革命的匪徒们呀!
万岁!万岁!万岁!
倡导社会改造的狂生,瘦而不死的罗素呀!
倡导优生学的怪论,妖言惑众的哥尔栋呀!
亘古的大盗,实行“波尔显维克”的列宁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社会革命的匪徒呀!
万岁!万岁!万岁!
反抗婆罗门的妙谛,倡导涅邪说的释迦牟尼呀!
兼爱无父、禽兽一样的墨家巨子呀!
反抗法王的天启,开创邪宗的马丁路德呀!
西北南东去来今,
一切宗教革命的匪徒呀!
万岁!万岁!万岁!
……
(郭沫若《匪徒颂》)
郭沫若
每节诗结构相似,联章复沓。第一节颂“一切政治革命的匪徒”,第二节颂“一切社会革命的匪徒”,第三节颂“一切宗教革命的匪徒”。全诗把这些人物按性质分类,逐层歌颂,形式上也按人物的性质划分为若干小节,并以“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等词语的替换以及“万岁!万岁!万岁”等句子的反复作为内容变换的标志。每节诗前后相续,平列重复,反复咏唱,起着尽兴发挥情感的作用,产生了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8. 依对话分段
即按照人物的对话的变换分段。如:
随着寒气从大厦里面传出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
“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想做什么?你知道有什么在等着你?”
“我知道,”姑娘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要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这些痛苦,这些打击不仅来自你的敌人,而且来自你的亲戚,你的朋友?”
“是,……就是从他们那里来的我也要忍受。”
“好,你准备牺牲吗?”
“是。”
([俄]屠格涅夫《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