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不招人喜欢
当我们给小孩子教算术的时候,总是先教给他们加法,然后才会教给他们减法。这个次序是有道理的,因为减法会带来令人烦恼的问题。比如,减法有可能会产生出负数来,假设你只有2块饼干,可是我却打算从你那里拿走6块饼干,我的愿望注定实现不了。
只有在我的脑海中,才会假设你有了-4块饼干,可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这个状态。我们看不见-4块饼干,更不可能吃到-4块饼干。加法就不会造成这种麻烦,你有了2块饼干,不论我再给你多少块饼干,都不会造成与现实生活相抵触的状况出现。
减法迫使我们思考负数的概念。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负数的身影,比如国家债券、透支的信用卡、以及楼房的地下楼层、冰点之下的温度,等等。实话实说,我们许多人并不太善于处理负数,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生活中有趣的一幕,人们经常在心理上编造出各种小把戏,回避负号的出现。
比如,人们用绿色的数字代表股票价格下跌了,用红色的数字代表股票价格上涨了,其实下跌就是出现了负值,上涨则是正值。历史书告诉我们,秦朝的建立是在公元前221年,而不写成公元-221年。地下停车库的楼层经常用B1层、B2层来表示,而不是用-1层、-2层表示。温度是少有的一个例外,人们有时会说,室外温度是-5℃,但说零下5℃也很常见。
看起来,负数真的是不怎么招人喜欢。但更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是,一个让人讨厌的负数乘以另外一个让人讨厌的负数,结果居然是一个正数!(真是太没有天理了!)我们怎么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呢?
正数、负数平等对待
让我们来试着一窥负负得正的玄机。
当我们用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乘,比如(-1)×3,我们应该得到什么结果呢?
我们已经知道,1×3等价于1 1 1,很自然地,(-1)×3就等价于(-1) (-1) (-1),所以结果是-3。如果用钱来打个比方就很更清楚了,比如我每周欠你1块钱,那么三周之后我就欠你3块钱。
现在,让我们保持-1不动,不断减少正数的数值,于是我们得到如下等式:
(–1)× 3 = –3
(–1)× 2 = –2
(–1)× 1 = –1
(–1)× 0 = 0
(–1)×(–1)=?
你一定注意到了等式右边有序的一串数字:
-3、-2、-1、0、?
每一个结果比前一个结果多1,所以,如果我说问号的位置的数字是1,你应该不会反对了吧?
这就是“负负得正”的原理,其实我们只是对正数和负数一视同仁,使用了相同的算术规则,才得到了(–1)×(–1)=1这个最终结果。如果我们不让负负得正,我们就破坏了基本的加减法规则。
数学王国之外的“负负得正”
如果你是一个标准的实用主义者,你可能想知道,负负得正对于你的现实生活有什么价值。虽然说很多时候,你连续犯了两个错误,并不会让结果变得正确,但负负得正的规律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作用。比如一个神经细胞抑制另一个神经细胞的活跃,而这第二个细胞又抑制第三个细胞的活跃时,第一个细胞对于第三个细胞的间接效果就是刺激其活跃起来,负负得正。
在社会上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我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可谓是负负得正的社会关系版本,我们可以用三角关系来体会它的真谛。
比如图中三角形的三个角,代表了三个人、三家公司或者三个国家,三条边则代表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线表示关系是正的(友善的关系),虚线代表两者的关系是负的(敌对的关系)。
在社会学家眼中,上图中左边的三角形每条边都是正的,因此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没有理由改变他们对他人的态度,因为“我的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这和一个正数与一个正数相乘,结果还是正数是一个道理。有趣的是,社会学家认为,右边的这个三角形也是平衡的,它有两个负的和一个正的边,虽然存在着敌意,但三角形是稳定的,因为同时敌视C,A和B没必要去改变彼此的友情。
不稳定的状况发生在三个家伙彼此敌视时,所有的边都是负的,三个彼此敌视的家伙审时度势一番后,他们中的两个(通常是彼此敌意最小的那两个)也许会倾向于结盟,变成朋友关系,以对抗第三个人。这一幕就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形势,蜀和吴有时会彼此联手,对抗威胁更大的魏国。
另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是C与A、C与B是好朋友,但A和B却彼此敌视,于是两个人都向C倾诉自己对另一个人的痛恨。这就给C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恢复平衡,要么A和B不再敌视对方,成为朋友,要么C转变态度,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朋友,而敌视另一个人。
用负数来解释一战爆发
这个三角形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国家关系的缩影,我们还是回到数学上来,思考一下,在一个所有人都了解所有人态度的严密的人际网络中,最稳定的状态是怎样的?
我们很容易猜到,一种稳定的状态是“友善的天堂”,所有人的关系都是正的、友善的,于是这个人际网络中所构成的三角形全部都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稳定的状态,历史告诉我们,在充满冲突(有负数)的世界中,人们几乎是自发地寻找到了另一种稳定的状态。
学者们考察了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在1872年到1907年间结盟的变化情况。一开始,六国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有结盟(正的),有敌对(负的),也有中立者,但却已经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比如俄国与英国敌对,而与德国结盟,而英国与德国之间既无敌对、也无结盟,这就是一种不稳定的三角形状态。
当1882年意大利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加入了这个网络后,不稳定的状态加深了,驱动着各个国家重新调整自己的结盟战略,于是引发了整个网络的动荡。最后的状态是,欧洲这几个列强分裂成了两个势不两立的集团,英国、法国和俄国为一方,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为另一方,集团内部彼此友善,对集团外部的国家则共同敌视,实现了“我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状态,负负得正。
这个两极分化的网络状态其实是稳定的,各个国家都不再调整自己的结盟战略了,可惜的是,这个稳定状态也离战争爆发不远了。数学可以解释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但却无法阻止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