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她快被儿子气疯了。
前一段时间,儿子班里组织了第一次数学测试,结果他差点没考及格,原因是,应用题几乎全都做错了!
朋友觉得有些难以理解,因为孩子的基础知识并不差,而且在她和孩子一起分析的题目意思后,孩子立刻写出了正确答案。
朋友本以为是孩子粗心,可是,当她拿同样类型的题目再去测试孩子时,孩子又做错了。追问之下才知道,孩子根本不明白题目是什么意思,答案是瞎写的。
这是怎么回事?数学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关吗?
举个例子(不喜欢应用题的可以略过)。
甲乙两城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0千米,求这辆车平均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这个题目很容易理解,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孩子一眼就看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而往返的平均速度=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用的总时间。
这时,只需要计算往返的总路程和往返用的总时间,然后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
即往返的总路程=480×2=960(千米),往返用的总时间=480÷60 480÷40=8 12=20(小时),而平均速度=960÷20=48(千米/小时)。
但是,如果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孩子,可能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了。
所以,有些时候,孩子不会举一反三,未必是因为思维不够灵活,或者智力有问题,而可能是因为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不知道如何下笔。
表面上,数学是理科,考查的是理性思维,和阅读没什么关系。可实际上,阅读是学习其他基础知识、理解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工具。
所以说,阅读能力不仅仅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对于其他的科目也有很大的影响,一定要重视起来。
那么平时要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
首先,让孩子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增加阅读量
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不能仅仅依靠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更需要大量的课外读物。课外读物的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能很好地提高理解能力。
从一年级开始,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出书单,建议孩子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这些课外读物有的是经典名著,有的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如果孩子对这些课外读物感兴趣,当然最好。如果不感兴趣,也不必强求,可以让孩子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把阅读习惯培养出来,把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
其次,让孩子复述读到的内容,催化理解力
复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孩子认真阅读,对读到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同时再进行进一步加工,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语言,然后讲出来。
对孩子来说,复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调动记忆力,思考如何组织语言,本来就容易让孩子有抵触情绪。所以,不要因为复述的正确性较真,或者对孩子提出批评。
要知道,复述不等于背诵,不需要孩子逐字逐句地说出来,只要内容、细节大致相同,有孩子自己的理解就行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尽可能让复述变得有趣好玩,比如和孩子轮流进行,甚至组织复述比赛,设置奖品,都能促使孩子积极参与。
最后,和孩子交流阅读收获,促进输出
复述,是让孩子将书中已有的内容说出来,而交流,是让孩子把书中没有的、经过自己思考得出的感悟说出来。
有句话说得好,能说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理解的。对于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即使说出来,别人听着也会感觉很不对劲。
在和孩子交流阅读收获时,我们可以先主动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抛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梳理自己的思绪,加深理解,促进写作能力,还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应用题做不好的孩子,不一定是因为思维死板,脑子笨,还有可能是因为阅读能力差。对于这样的孩子,增强阅读是重中之重。
而且,即使数学成绩很好,增强阅读也是学习其他基础知识、理解渗透其他学科的好工具,一定要让孩子好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