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绩的计算没有统一的公式
有的人天真地认为,每个班每科的学生成绩用公式一算,排名靠前的任课老师一定优秀,排名靠后的一定差劲。事实上,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
每个地方对教学成绩的计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有的地方只算平均分,还有的地方却有繁琐的公式,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地方,计算公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以笔者任教的地方为例。
前些年,我们用的公式是这样的:综合成绩=得分率×10 A级率×20 B级率×30 C级率×40。这里的得分率其实就是平均分除以100,A级率就是80分以上人数所占的比率,B级率就是70分以上人数所占的比率,C级率就是60分以上人数所占的比率。
现在,我们用的公式变了,是这样的:综合成绩=平均分×25% 优秀率×25 及格率×40 (1-低分率)×10。这里的平均分百分比相当于原来的得分率,优秀率相当于原来的A级率,及格率相当于原来的C级率,低分率指的是30分以下人数所占的比率。
我们比较这两个公式,就会发现它们是截然不同的。
之前的公式强调的是及格人数的比重。70分以上的比率计算时占30%,60以上的比率计算时占40%,这两项占了大头。至于优生多一点少一点,问题不大,因为得分率只占10%,A级率也只占20%。老师只要保证绝大多数人能及格,分数在六七十分以上,成绩一般都会靠前。
现在的公式刚好相反,强调的是优秀人数的比重。平均分百分比占25%,原来只占10%。优秀率占25%,原来只占20%。现在没有B级率这个指标,70分以上不到80分的作用不大了。及格率虽然还是占40%,可是没有了B级率,提高了平均分百分比和优秀率的比重,结果大不一样了。现在只有保证更多的人达到优秀,平均分和优秀率才会上去,成绩才会靠前。及格率,也就是原来的C级率相对而言,就不那么重要了。
拿本人所教的两个班为例。其中一个班不到40人,不及格人数一直稳在3人,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保及格没有问题。之前,成绩一直位于全乡第三,后来按新公式,滑到了第六。因为现在强调优秀率,虽然不及格人数少,但优生不多,平均分和优秀率上不去啊!还有一个班,也是不到40人,之前不及格人数是3人,后来是5人。奇怪的是,名次不仅没下降,还从第五升成了第四。因为不及格人数虽然涨了,但是优生率相对高一些,按新公式占了便宜。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教学成绩的计算没有固定的公式,而且地方政策也是变动的。公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排名的变化。那么,仅仅凭一次排名就来给老师论优劣,这是极不合理的。
每个班的班情、学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