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书生涯中要遇到不同的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征。教师再努力教学,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例如,有的班基础好,教起来容易提高成绩;有的班基础差,就很难提高成绩。科任老师搞好教学,还需要班主任、学生家长等人的配合。有的班主任能支持科任老师的工作,能在班上营造一种好的班风学风,教学成绩就很容易提起来;相反,有的班主任自私自利或者管理能力不行,学生厌学,对抗科任老师,教学成绩就很难提起来。同理,有的学生家长支持老师管好自己的孩子,教学工作就容易开展,成绩容易提起来;相反,有的学生家长袒护自己的孩子,老师动孩子一根手指头,他来找老师的麻烦,老师还敢严格要求学生吗?老师不敢管学生了,你让他怎么提高教学成绩?
试想,如果我们盲目地搞末位淘汰制,以后不好教的班还有谁愿意教?大家都去抢好班,我们的教育还能均衡发展吗?
末位淘汰制不科学也行不通
有的地方也搞末位淘汰制,虽然不至于说成绩位于倒数第一的直接开除,但会采取调动、工作调整等方式。可是,执行过程中却发现末位淘汰制不能大搞。
首先,末位淘汰制本身就不科学。任何事物,只要有排名,必然会有倒数第一,这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只要大家的综合成绩有差异,一排名肯定有人靠后。我们怎么能说末位的一定是不优秀的呢?
其次,在当下过分地搞末位淘汰不现实。中国农村教师资源严重不足,老教师会退休,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愿意从事教育行业。教师这个行业本来就不吸引人,我们再搞末位淘汰,这不是会更加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吗?我们一直在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果说教学成绩靠后就应该去偏远学校,这不是一种歧视吗?这与均衡发展的理念不是背道而驰吗?国家在拉平各学校的差别,就是淘汰,能把老师淘汰到哪里?更别说有的无知网友说,末位的直接开除。真的那样的话,会加剧师资不足的问题,没有哪个糊涂领导敢去这么做,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