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中小学调研考试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成绩实行量化考核,毋庸置疑这一举措调动了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敬业精神,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教学考试成绩量化标准——综合评估成绩=人平分×30% 及格率×40% 优生率×30%-低分率5×%中,低分率一项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尽管低分率由过去的30分降为20分,似乎人性化了一些,其实其危害性依然存在。其由如下:
1、低分率指标的设定,不科学。
①低分率指标的设定,指标重复。教研室的初衷是敦促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初衷是对的,但是不科学。因为人平分、及格率和优生率这三项已经包含对低分学生进行了评价,再设定低分率属于重复评价。如果一个班级40人,人评分设为80,1人低分,那么综合评估成绩将扣掉平均分(80—20)÷40×30﹪=1.13;及格率1÷40×40﹪=1;优生率1÷40×30﹪=0.75。这三项下拉共计2.88分。
②低分率指标的设定,过高看待了教师的作用。低分学生一种属于智力落后儿童,一种属于学困儿童(大多数属于严重多动症),弱智儿童家长不乐意到权威机构鉴定,学校无法鉴定,其学习极度困难;严重多动症儿童只有专门机构进行长期感统训练,其多动才会逐渐减少,学习才会慢慢有起色,教师短时期的教育收效甚微。毕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育不是万能的。
③低分率指标的设定,得不偿失。有的教师为了刻意辅导某一两个低分学生,消耗许多精力,结果耽误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教学,结果丢了“西瓜”“芝麻”也没捡起来。
④低分率指标的设定,凸显应试教育的痼疾。新课程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低分率只重视终结性评价,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
2、低分率指标的设定,不利于低分学生的全面发展。
①低分率下拉教师教学成绩,低分学生往往会成为许多教师的眼中钉,不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②低分率误导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导致只教书不育人。
③低分率不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低分学生成绩不好,并不代表其它方面都差,说不定将来会成为千万富翁。然而低分率的评价误导教师因厌弃低分学生而忽视其长处,学生成绩以外的其它非智力因素得不到重视与发展,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3、低分率指标的设定,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1÷40×100=2.5分,这一个低分学生仅仅低分率一项就拉下教师综合评估分2.5分(前三项已经下拉2.88分,共计5.38分),这无疑对教师是雪上加霜。要知道教师如果某一科综合评估成绩要多考出2.5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低分率的考核严重影响部分教师的绩效工资和教学声誉。
4、低分率指标的设定,有失公平。
低分学生分布不均衡,有的班级和学校少有的多,有的班级甚至没有。如果教师的水平和努力程度相当,多分给某班一个低分学生就相当于坑害那一个教师。
5、低分率指标的设定,导致教师和学校排斥低分学生。
由于教师厌弃低分学生,而导致排斥低分学生,甚至劝其转学。低分学生在转学测试后往往被学校拒之门外,导致低分学生上学难的境况。
说实话,百分之九十九的教师都在意教学成绩,都不会不关注低分学生,都会想尽办法提升低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教师不是万能的,教育不是万能的。
综上所述,在评价教师教学成绩时,低分率的设定其弊大于利,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期末调研考试和自行考试,计算教师或学校综合评估成绩时,取消低分率的考核指标设定,采用“综合评估成绩=人平分×30% 及格率×40% 优生率×30%”的考核办法,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注重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形成性评价,把人性化教育和生本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