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
每当面对孩子不想学习,学习习惯不好,不愿意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就会非常着急,往往口不择言:你以为是给我学习嘛?你是给你自己学的。但是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家长这句话的意思,给自己学习,我自己本身就不想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写作业?所以关于学习能力和习惯的问题,不是靠家长一句话就能点醒的。有些学生,在学生时代,永远是迷糊的。家长负责一点,陪读陪学,在教育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能帮助孩子稳定成绩,但这样的孩子始终是在被动学习,最后成为了语文学习的“工具人”,成绩提高了,但是学习能力下降了。
小学生很难理解“为自己学习”这个概念,因为学习不是靠听话去写作业来完成的,这是总的一个学习态度。成熟的学习态度要在中学以后,才可能体现出来。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把孩子培养成了,学习就是考试,考个好成绩,语文就是写作业,抄写生字词,看课外书,像个工具一样去理解各个知识点。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一个原则:不以成绩为参考标准,也不是为了名次和考重点高中,学习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是探索和理解语言。通过作业提高了书写能力,通过阅读提高了阅读文字的能力,这些都是帮我们更好地去探索知识,在各个领域中建立语言的桥梁。所以,怎样才能让孩子既能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又不会变成工具人,同时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呢?
1、家长在辅导写作业的时候,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
我们家长在辅导写作业的时候,往往也是把孩子当成工具人,字写不好、写错了、作文不会写,对于小学生来说,都很正常的学习现象。只是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如果我们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在辅导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就会变成书写的工具,没有办法从写作业中建立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越是想帮孩子提高他的写作业速度,家长就越会变成使用工具的人。命令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题,到了阅读时间要看书,到了默写时间要做听写等等,孩子没有自己安排学习的这个体验,只能按照家长的要求来做。
给孩子机会,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第一个辅导技巧,为的就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让孩子感受学习是自己的事,因为我可以安排。我按照自己设计的路径,收拾书包、整理书本和文具,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快孩子就能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家长是可以帮助我的“工具”,能够解决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家长可以从写作这件事上,让孩子学会先写什么作业,再完成什么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孩子体会自主学习的感受。家长不要只否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哪怕是做错了,多鼓励孩子自己去改正。家长不能分清自己的界线,就很容易让孩子变成了“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