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为什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进行操作,如画和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 5 页第 1 题),学生直接就可以数出结果,为什么还要先画圈?
教材中安排的画圈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体会物体的数量与圈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促进学生对数的基数意义的理解。二是从实物到圈,再到写出数字,也是帮助学生再次经历数的抽象过程。也就是说,通过上述习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圈(有时可用其他图形符号,如小三角形、小正方形)可以代表单一物体,这样画圈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半抽象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写数,则是从半抽象图形到数符号的进一步抽象过程,即无论是小圆圈,还是小三角形、正方形的数量,都可以用简单的数的符号表示。经过这些逐步递进的活动,将对学生认识数的意义会有较大的帮助,还会促进画图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二年级上册︱用乘法解决问题,列算式时是否要区分两个乘数的顺序?
根据《标准(2011 年版)》,相乘的两个数都叫乘数,本套教材中没有刻意区分原来所说的乘数和被乘数。算式“4×6”,既可以表示 6 个 4 相加,又可以表示 4 个 6 相加,即在不涉及具体问题情境的情况下,可以代表两个意义:4×6=6 6 6 6 或 4×6=4 4 4 4 4 4 都是对的。反之,6 个 4(或 4 个 6)相加既可以用 4×6 表示,也可以用 6×4 表示。也就是一种意义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但在具体的情境中,不同的算式有时表示不同的含义,比如,“有 6 个小朋友,每人有 4 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4×6 只代表 6 个 4 相加,当然这个实际问题也可以列出算式“6×4”。
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各个数的意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式的具体含义,但列成算式后不必强调两个数的书写位置。同样,在分数乘法的内容中,教材也不区分乘数的位置,处理的方法和整数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分数乘整数不但可以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的和,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材进行这样的处理在数学中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人为”障碍。学生在学习乘法时最重要的是体会乘法的意义。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曹培英老师在“关于乘法运算意义与乘法交换律的教学处理”文章的最后谈到的一段文字非常有道理,特摘录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事实上,面对用情境图或文字表达的实际问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