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西塞山怀古的古诗(西塞山怀古古诗文网)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4-05-01 09:52:3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今天我们来聊一首感咏叹兴亡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

这首诗说起来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其作者为唐代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他也是哲学家和唐朝官员,他的诗词大多清峻又明朗,有“诗豪”之称。

而他这首诗写的西塞山,在今天的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这里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

刘禹锡为何会吟咏这里,这还要简要从他的经历说起。

西塞山怀古的古诗,西塞山怀古古诗文网(1)

刘禹锡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不仅具备天赋,而且勤奋刻苦。公元793年(贞元九年)他和柳宗元同登进士榜,步入仕途。看起来,前途似乎一片光明,可政治就是充满了波诡云谲,后来,刘禹锡参加了永贞革新运动,触犯了藩镇、宦官和高层官僚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攻下,很快受到清算和贬谪,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从第一次被贬谪到最后被调到洛阳,前后共历二十三年,可以说半生都是在被贬的路上。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刘禹锡在从夔州刺史任上调任和州刺史的路途中所作。当时,他沿着江水东下,路经西塞山。作为一个历经多次人生起伏的诗人,刘禹锡对这座见证了各个朝代兴衰成败的军事要塞感触颇深,不由自主地想起三国末期晋朝攻打东吴的历史,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经典诗篇。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黯然:一作“漠然”; 王濬:一作“西晋”

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枕寒流:一作“枕江流”;今逢:一作“从今”

西塞山怀古的古诗,西塞山怀古古诗文网(2)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

当西晋王濬将军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东吴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就骤然失色了。

当千丈长的铁链被烧断、沉入江底,一片降旗也挂在了石头城头。

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 山形依旧寒流滚滚。

今天的天下又归为一统,故垒早已萧条、长满芦荻,只有那秋风飒飒。

这首诗描写了眼前的景物、叙说了历史故事,抒发了诗人胸中的真情和感慨。刘禹锡将历史、现实景象、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三者相互映衬,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刘禹锡来到西塞山前,停泊船只在山脚下,登上西塞山,追忆过往,想起三国末期的历史。如今山形依旧却物是人非,不由对事物兴废的不确定性发出深沉感慨。

江水滚滚、故垒萧萧,苍凉意境倾泻而出。往事一幕幕也涌上心头。

西塞山怀古的古诗,西塞山怀古古诗文网(3)

晋朝司马氏一族称帝以后,想要统一天下,他们先灭了西蜀,再出兵攻打东吴。太康元年(280)晋武帝派大将王濬率军从西塞山出发,沿长江进攻东吴。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一个“下”下字,一个“收”字,让我们看到这过程何其迅速。

简单两个字就渲染出了当时的战争情况:一方是声势浩大,一方是难以自保。

接着写了双方交战的具体情况。当时东吴虽然无力抵抗,可是为了阻挡晋军,还是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东吴的国君孙皓就命人打造了很多大铁链拦住江面,想要横断长江;又制作了一些大铁锥,放置在江水之中,试图以此阻止西晋的战船东进。

可晋朝军队用大木筏移走了江中的铁锥,又用火烧断了横在江面的铁锁链,成功通过建平郡。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首都金陵的东吴国君孙皓只好挂满降旗,宣告东吴灭亡。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形象地概括了这段历史。后来人们还把西塞山附近的江段称为“铁锁江”。

读到这里,一段烽火硝烟的历史仿佛在眼前铺开来。刘禹锡用寥寥几个字就写出了双方作战的情况,比如西晋进攻的路线、东吴为战争苦心经营的军事工事以及工事如何被摧毁。还有投降的一片降幡。更把失败者的仓皇和胜利者的摧枯拉朽的气势刻画的非常生动传神。

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仿佛让人看一部电影,看一段烽火硝烟的历史。

西塞山怀古的古诗,西塞山怀古古诗文网(4)

接下来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是说这里发生过多少让人感伤的往事;可西塞山的山体仍旧突出在寒凉的江水中。到这里,刘禹锡的思绪从历史回到了当下。

历史已矣,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历史,可当人们追溯往昔,会发现有太多的事令人扼腕伤叹。

但自然事物并不理会人们的叹息,几百年过去了,江水依旧滚滚向前,西塞山的山体仍旧耸立着。

这些被当时统治者所凭借的天险仍旧还是当年的模样,可是人世间却早已发生了沧桑巨变。一种深沉的物是人非之感扑面而来。

最后一句:“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说:如今是统一的时代,以前的战场早已掩映在秋天萧瑟的芦荻丛中了。

刘禹锡恐怕想到唐朝也曾发生安史之乱、也曾分崩离析。才获得的统一是多么的难得和宝贵啊。

可这样的统一和和平又能持续多久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这样的时代回头看以前的古战场,前朝众多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奢腐败的唐统治者来说,应该是一面镜子。

刘禹锡发出提醒:以史为鉴,决定兴亡的,不是天险,而该是人事。

这首诗,意境苍凉、沉郁顿挫,不仅境界宏达、叙事荡气回肠,更饱含着刘禹锡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读来让人深深感慨,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回味。

西塞山怀古的古诗,西塞山怀古古诗文网(5)

栏目热文

原文注音西塞山怀古(赤壁怀古原文注音版全文)

原文注音西塞山怀古(赤壁怀古原文注音版全文)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wáng)濬(jùn)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àn)然(rán)收。千寻铁锁沉江底,...

2024-05-01 10:11:54查看全文 >>

才不足则多谋原文(与虎谋皮焉有其利原文)

才不足则多谋原文(与虎谋皮焉有其利原文)

抖音上刷到这句话“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听了之后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特地查了一下,...

2024-05-01 10:26:39查看全文 >>

人之道为而不争原文(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原文)

人之道为而不争原文(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原文)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

2024-05-01 10:26:48查看全文 >>

人不行别怨路不平原文(莫生气大智慧原文)

人不行别怨路不平原文(莫生气大智慧原文)

《中国好声音》比赛结束,大家没有热议选手们的表现,反而是在感叹:什么时候开始的都不知道,居然已经结束了!《好声音》的沉寂...

2024-05-01 10:32:56查看全文 >>

多读书方不受人惑原文(多读书以养胆气全文)

多读书方不受人惑原文(多读书以养胆气全文)

孙中山富有超乎常人的求知欲,嗜书如命是出了名的。他对友人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日不读书,即不...

2024-05-01 10:36:30查看全文 >>

西塞山怀古注释翻译(西塞山全文及译文)

西塞山怀古注释翻译(西塞山全文及译文)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 ...

2024-05-01 10:01:56查看全文 >>

西塞山怀古原著(西塞山怀古原文朗诵)

西塞山怀古原著(西塞山怀古原文朗诵)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金秋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

2024-05-01 10:14:48查看全文 >>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原文(西塞山怀古全文赏析)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原文(西塞山怀古全文赏析)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

2024-05-01 09:53:01查看全文 >>

西塞山怀古翻译原文(《西塞山怀古》全诗翻译)

西塞山怀古翻译原文(《西塞山怀古》全诗翻译)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古人的怀念。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是长...

2024-05-01 10:12:44查看全文 >>

西塞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西塞山怀古简要赏析)

西塞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西塞山怀古简要赏析)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2024-05-01 10:10:1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