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张图片,作家贾平凹俯在书画案上写字,背后凌乱的墙上挂着一幅警告,内容是这样的:
敬告 十七年元月始,书法:四尺十万,四尺斗方或三尺七万,匾牌一字四万。
四尺作品10万元、三尺作品7万元、题写牌匾一个字4万元,这个报价在当时书法市场低靡的情况下是可以秒*全国绝大部分书法家了,甚至可以赶超部分明清、民国书法家,这么高的价格应该买到一幅什么样的作品呢?我们来看一下贾平凹先生的书法作品。
有人说贾平凹没有经过专业的书法训练,但是看他的书法还是有一定的功底的,也并不是自己随心所欲书写的,也是临摹过古代的书法字帖的,从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用笔有一定的古法基础,参考了魏碑体以及章草的用笔,写的还是很厚重的。
但是这种表面的形式也掩盖不了他的作品的大框架其实是建立在他日常手写体的基础上的,其字体框架源自他平时的手写体,在此基础上加上了魏碑和章草的笔意,加上书写日久,笔力增强,形成了他自己的独具特色的贾平凹特色书法。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别于专业书法家的,专业书法家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而贾先生则在自己书写的基础上套上古人的外衣。这二者在技术含量上是不一样的,其最终的价格也不同。所以,很多书法家觉得贾平凹的书法卖贵了,不值这个钱。
更有一些网友扒出了他以前写的一幅错字,贾平凹在为安昌村傅作义将军题写的牌匾出现了错字,把“故里”写成了“故裏”,繁体字使用出现了错误,遭到很多网友的吐槽,其文化人的标签又被去掉了一层。
虽然书法家喊话贾平凹的书法太贵了,但是这个事实却无法改变,书法卖的那是字,是名气而已,即使标价如此之高,估计贾先生那里也不乏登门求字者,甚至拿着钱也未必会有门路当面请他书写。
这也反映出当今书法交易市场的一个弊病,作品的价格看的不是作者的水平,而是其在社会上的名气、地位和影响力。
比如我们熟悉的小品王赵本山也非常喜欢书法,据说他痴迷书法到了通宵达旦练习的地步,在2014年成龙的生日晚宴慈善拍卖会上,他的一幅手书《心境》竟然也拍卖了200万元的高价,令网友和书法爱好者瞠目结舌。
赵本山《龙飞凤舞》拍卖92万元
但是随着本山大叔推出舞台,不在央视表演小品,其价格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从200万一幅作品,到无人问津,在苏州举办的一场名人字画拍卖会上,赵本山的一幅作品《望庐山瀑布》500元起拍,拍卖师两次喊价,竟然无人举牌,最后以流拍告终,这差距也太大了。这次卖的可不是名气而是作品的水平了了。真是成也名气败也名气啊。
无独有偶,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刚获得诺贝尔奖之时,他的一个字可以卖到10几万,一幅书法作品有时候轻松破百万,但是随着名气不断的消减,其作品价格也断崖式下跌,几十万的作品成了几千块,连梁宏达都说这是一场书法泡沫。
莫言书法
去年10月份莫言发微博称要举办一场个人书法展,结果消息一出,网上骂声一片,莫言不得不发长文解释一通。
老梁说的没错,现在书法市场存在很多泡沫,真正有水平的书法家都有着本职工作,或者考教授学生挣一点微薄的学费讨生活,而那些书法名人则一字千金,但是既然是泡沫,总有破的一天,潮水退了,就会知道谁在裸泳。
这也告诉我们,投资书话不能只看名气,最好自己要懂书画,不然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本想着升值,却成了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