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春节刚过,哈尔滨货运列车货场上,一个等待装车的麻包,孤零零地躺在站台上。
几个搬运工看着麻包发愣,这玩意儿死沉死沉的,也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别说把它扛上火车,就是就地挪动一下,也要费很大力气。
货主是三个精悍的年轻人,他们三个合力,应该能很轻松地把麻包弄到车厢里去。可“脚行”有规矩,货物装车时,货主是不能接触货物的,所以三个年轻人,只得再额外多出一笔装卸费。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名叫李子青的装卸工,满脸不屑地走到麻包前说:“要不我来试试。”
李子青双手抓住麻包,“嗨”了一声,麻包已经稳稳地落在他的肩头。
李子青扛着麻包,刚走上窄窄的跳板。就听身后那几个货主厉声喝道:“陈德山!别装蒜了,我们找的就是你”。
李子青脸色骤变,刚想抛下麻包,腿上重重挨了一脚。李子青站立不稳,摔下跳板,麻包也压在身上。没等他爬起来,一副冰冷的手铐,已经套在他的手腕上。
就这样,山东济宁著名巨匪陈德山落网了。
陈德山又名陈俊峰。生于1915年,山东汶上县康驿乡陈街村人。
陈德山的父亲陈兴元和大哥都是舞狮人,陈德山自幼做引狮童子,所以身手格外敏捷。
舞狮养活不了陈家一大家子人,后来陈兴元把陈德山送到本县南站乡宋铺村,在地主宋结实办的“小窝班”学唱戏。
当时唱戏的被人看不起,和剃头匠、娼妓、搓澡匠等职业并称“下九流”,而且学戏前要签生死文书,规定学戏期间,学徒死走逃亡,各有天命,跟戏班子无关。
陈德山在戏班子的艺名“小良子”,据说是班主宋结实酷爱传统评书《小五义》,打算把它搬上戏曲舞台,而戏中主角白眉徐良的扮演者,非陈德山莫属。
陈德山聪明伶俐,身手也不错,再加上班主宋结实刻意栽培,陈德山年少成名,16岁出师,到康驿乡高庄白观昌的戏班子搭伙唱戏。
白观昌明着是戏班子老板,暗地里却是当地最大的土匪头子。
方圆百里之内,哪里唱庙会,胆敢不请白观昌的戏班子,白观昌一定会不择手段地予以报复。
有一次,邹县(邹城市)太平村唱庙会,没请白观昌的戏班子,白观昌派了30多名匪徒,骑马夜袭太平村,绑了六七个十几岁的女娃娃做人质。太平村的人自认倒霉,大家凑了一笔钱,把人赎了回去。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冒犯白观昌了。
在白观昌的戏班子里,陈德山是当家武生。俗话说“好把式打不过赖戏子”,更何况陈德山是个不赖的戏子。所以年纪轻轻的他,也成为白观昌手下的第一打手。平时跟着白观昌,没少干打家劫舍,敲诈勒索的勾当。学得心狠手辣,赤手空拳和十几名壮汉对阵不落下风,而且枪法也不错。
白观昌深韵“兔子不吃窝边草”之道。作案都到百里以外,所以在当地混了个好名声。
另外白观昌对下属也不错,陈德山跟他干了三年,就回家盖了一座土楼。
陈德山年纪轻轻就发了财,平时除了白观昌,再也不将同伴放在眼中。反而想方设法去结交一些城里有钱有势的纨绔子弟。在这些人唆使下,陈德山学会了抽大烟,眠花宿柳,赌博等一系列恶习。
后来陈德山又结交了汶上县南旺村的匪首白咸林和白临臣,感觉自己翅膀硬了,便离开白观昌,自立门户,插枪做了土匪。
卢沟桥事变以后,当地成立了宁阳、滋阳(现兖州市)、汶上三县抗日总团,由白路村的开明绅士白育普担任总指挥。
白育普年轻时做过安徽省肖县县长。他嫉恶如仇,当县长时,曾经剿灭了作恶多端的土匪高彦田,然后又以“窝匪罪”,砍了窝藏高彦田的富商朱得恩的脑袋。
这回白育普做了总指挥,最先做的就是把当地的匪首们召集到一起。告诉这些匪首,两条路摆在他们面前,要么加入抗日游击队;要么就掉脑袋。
陈德山不想掉脑袋,所以参加了抗日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