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7 11:43 | 临海新闻网
图为太阳能沤肥房近照。 (图片由市农办提供)
“剥掉的水果皮,摘下来的菜梗,吃剩的饭菜……有了这一幢‘吃进’垃圾、‘吐出’肥料的小房子,村民们的厨房垃圾再也不用担心了。”近日,对于新投入使用的太阳能沤肥房,汇溪镇联峰村村委会主任姚庆甫寄予厚望。
这个羊岩茶场山脚的山区小村,距离市区1小时车程,以老人为主,以往的厨房垃圾或晒干了生火,或喂猪,每逢夏天,村里总有臭气。
新建的太阳能沤肥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有8间小房子,房屋顶由数块透明的玻璃便于采光板拼接而成,室内安装了透风口、淋水喷头等供养增湿装置,地面用水泥浇筑并且铺设了收集垃圾渗漏液的下水道。
房子里比较特殊的装置是房顶上一根根烟囱,这是排气孔,为了避免房内沼气过多,烟囱出口处还配了活性碳,能除臭。“垃圾投放后,加上营养液,发酵1个月后就成了肥料,可以施肥。”姚庆甫介绍。
这样别致的小房子不止一个。在落实了镇区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后,今年,临海市在15个偏远山区的村庄因地制宜地建设太阳能沤肥房,进一步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末端神经。
这么几间小房子,能解决一个村子的厨余垃圾?白水洋镇丁公园村给了一个答案。这个山区村庄借助安基山滑翔伞基地的知名度,开展村庄整治,挖掘村里悠久的马帮文化,在墙上涂鸦,将山区变成景区,走上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村民也因兴办农家乐而致富。但是,村子里的厨余垃圾也成了村民们的隐忧。沤肥房投入使用后,村党支部*李方兴说:“我们是搞乡村旅游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垃圾,以往烧埋为主,时间长了总归对环境不好。建了沤肥房后,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的后顾之忧。”
不少山区的居民以老人为主,对于这个新生事物,老人们能习惯吗?对于这个疑问,尤溪镇坪坑村村委会主任胡国青介绍,该村的垃圾统一由清洁员收集至沤肥房,视天气情况,一周收集一至二次不等。“我们村子距市区25公里,以6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刚投入使用时,还担心老人们垃圾乱倒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谁知,沤肥房仅用了一个月,大部分村民都很自觉,村里的环境明显好了,河道边的垃圾明显少了。” 胡国青说。
(据临海新闻网,原标题《“吃进”垃圾“吐出”肥料 太阳能沤肥房变废为宝》,原作者:高再娇、徐菀忆,编辑:周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