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年底以来,陌生人社交软件Soul APP以迅猛的下载增长在各大应用商店社交类别排名中跃升,在陌生人社交赛道上显露突围。
笔者在同期偶然下载体验,至今俨然已成为每日活跃访问的Souler (站内用户的自称)。现以产品经理的职业角度,梳理所知信息分析这款软件。
本文长约1万余字,主要对Soul的产品机会、生命周期、产品设计解析、产品挑战四部分内容进行思考与论述。叙述内容偏向定位和逻辑维度,试图勾勒出Soul取得市场突破背后的需求现象和产品设计理念,希望能迭代你对Soul的认知。
产品机会
1. 用户规模
在国内陌生人社交的赛道上,领先的头号玩家陌陌2018Q1财报公开其月活用户达1亿,而据探探公开信息其月活用户达2000万。该赛道上已诞生的总体用户规模以数亿计,月访问用户数达千万级别的产品已足以表明其用户规模之大。
2. 市场背景
社交效率是陌生人社交产品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你在交友软件上找到一个感兴趣的人并打了招呼,很幸运你们聊上了又恰好比较聊得来,一次机会你们线下见了面并正式形成了现实朋友的关系。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除非你有很强的社交优势,这种经历一般并不常有。
这是因为网上交友的流程中受影响的环节多,能建立起一段现实中的“认识”关系本就是小概率事件。
与移动互联网早期不同,以微信附近的人为例:当同类产品充斥着大量谋求曝光的微商和用户间属性存在巨大差异时,单凭提供地理位置与性别条件筛选用户也就显得越发低效了。
社交效率逐渐成为生人社交产品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能更准确为用户筛选信息的推荐系统就在陌生人社交中应用起来了,而行业新玩家们试图以改变传统网上交友流程的线下活动邀约、即时视频匹配等创新社交场景也在不断实践。
3. 市场突破口
(1)“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颜值社交主流下被忽视的用户诉求
美总能激发出人类原始的荷尔蒙,荷尔蒙是促使人类社交的最强烈动机,因此主流生人社交产品的产品基调圈定在颜值社交上。人们的择偶观和交友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PC时代QQ代表的“网恋”到移动互联网附近的人代表的“约”就已经是一次变迁,“有趣的灵魂太少”正是人们择偶观逐渐转变的共鸣迹象。
如果把满足陌生人荷尔蒙需求比作一次相亲,颜值决定了两个人看不看得对眼,而内在要素配对决定了能不能“对味儿”。正如探探创始人王宇所言:
两个人能否聊起来跟社会地位有关系,跟兴趣爱好有关系,跟开放度有关系,跟聊天的方式有关系。
探探当然也在帮助用户找寻对味儿的人,但主流产品的颜值社交调性,难以给予用户对于内在契合的优雅体验。
(2)人际过载与信息过载时代:社交疲态和用户迁移下的产品契机
微信发展至今已步入第7年,微信合计wechat的用户规模也已跨越10亿用户。作为连接一切的平台,它的功能和属性还在不断丰富发展,但它的社交乃至通讯功能实际已不如以往“高效”。
微信的中高使用程度用户往往已沉淀了其广泛的半熟人关系链,朋友发表的朋友圈似乎变得不如以往“有趣”,发朋友圈也变得小心翼翼;参与的群聊和公众号太多,会话列表永远有看不完的消息,满屏都是消息免打扰。
上述现象揭示的是互联网不仅带给我们社交便利和通讯效率,它也带着我们面临着人际过载和信息过载的问题。“逃离微信”就像是滋长在人们心中的潜在心态,其反映的是人们对维系半熟人关系链的疲态与社交媒体的信息失控。
(3)玩法、社区文化和风格的胜利
QQ在步入衰退期之际瞄准95、00群体增添娱乐化功能重焕年轻,Snapchat在大洋彼岸的成功又激发了中国社交领域新玩家们前赴后继。要得到年轻用户青睐,娱乐化功能的创新日趋重要。
原型来自Musical.ly的利用对口形或肢体动作,并配上乐库音乐录制短视频的玩法被抖音移植,利用潮人网红进行社区冷启动后在国内迅速爆红,同期嘻哈文化依靠综艺节目在年轻群体广泛流行。这都表明近年来年轻国人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正展示出一种态势:皆因年轻人追求潮流的心态特征,原先小众的文化需求也能覆盖了大众,非主流也可以成为了喜闻乐见的主流。
目前内容及社交领域早是竞技激烈的红海市场,但即使概念同源的产品,在玩法、社区文化、风格的差异化,仍可促使产品的逆势增长,成为新旧玩家力争的产品突破口。
4. 用户需求
在Soul上一则“为什么留在Soul?”的帖子中部分评论内容,例证了Soul所解决的用户需求。
定性分析下笔者试图归纳用户表述解释用户在soul中的主要使用动机
- 荷尔蒙:寻找精神或现实上喜爱的对象;
- 孤独感:只是想找人聊聊天,或者只是互动一下来消除孤独感;
- 分享:分享生活或分享观点期望获得自我认同;
- 倾诉:发泄现实生活中无处表达的情感或事物;
- 无聊:找点乐子打发时间。
5. 产品形态
以创作作品遵循的6个步骤进行梳理我们能更全面剥析其产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