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
持续推进道路交通缓堵保畅工程,推进信号灯感应控制、自动调整配时,最大限度提高通行效率。
坚持“一企一策、一堵点一策”,着力解决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老旧小区周边停车难、行车难问题。
加强新兴业态综合治理
对网约房、民宿、电竞宾馆、剧本娱乐营业场所等新兴行业植入旅馆业、娱乐场所监管模式,开展常态化监督管理。
联合市有关部门加强网约车等新兴业态综合整治,依法打击整治利用新业态实施的违法犯罪。
织密巡逻防控网络
科学布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内外部、出入口、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将周边交通要道纳入公安视频监控总体规划,依托警务室、警务站等治安防控支点,组织派出所、巡特警、保安等力量,加强巡逻防控和执勤守护。
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
严格控制剧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购买、销售、储存、使用、销毁等环节的流向管理。
严格规范储存库房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严格现场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严格安全教育,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和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
构筑全民反诈防护墙
依托四级宣传矩阵将反诈宣传送至项目企业,让企业高管、财务人员和全体员工及时受宣。
持续抓好“1.3.7”预警宣防,充分运用保护性封停等措施,及时阻断群众转账通道。
持续保持严打态势,全力打团伙、清窝点、斩链条。
强化法律服务保障
组建公安机关“法律顾问服务团”,助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防范违法风险。
强化对涉企突出违法犯罪的研判分析,加强对同类企业的针对性体检预警,最大限度防范同类犯罪发生。
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严厉打击各类涉企犯罪,快侦快办破坏营商环境、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等危害较大的违法犯罪。
严厉打击金融诈骗、涉税犯罪、商业贿赂、非法经营等突出犯罪,推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
打击整治突出违法犯罪
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快速侦破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依法惩治养老诈骗、涉众型经济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黑拐枪、恶意欠薪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活动。
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探索建立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保护名录,实行“警务联络员”制度,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接受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线索举报并严格案件受理快速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宣传培训,加大知识产权刑责保护力度。
保护重大项目创新成果,依法打击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业秘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
持续净化网络生态
加强涉企舆情信息巡查管控,严厉打击网上恶意造谣炒作、污蔑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违法犯罪。
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严打非法入侵企业信息系统、窃取项目登记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
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会同街道、社区、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共同开展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规范执法办案行为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和证据标准,严禁插手干预经济纠纷。
加强警情接报、受案立案以及强制措施适用、异地办案协作、查冻扣等环节的执法监督。
构建亲清警企关系
严格落实《大连市党政领导干部与民营经济人士联系交往正面和负面清单》,在执法办案、走访联系中有干警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拉赞助,接受企业宴请及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的,一经发现,企业可直接向公安纪检、督察、法制部门举报,公安机关经核实后严格依法依规处理。
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 监管”
将医院、康复中心、旅馆业、公章刻制业、废旧金属收购业、保安从业单位和保安培训单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范围,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信用等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实现有效监管。
畅通诉求办理“绿色通道”
公布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热线,对项目、企业在生产、经营、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诉求落实闭环办理,强化跟踪督办,依法妥善解决。
及时受理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核实、依法处置。
转自:新闻大连
来源: 大连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