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秋季多风,燥为主气,又秋在脏为肺,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皮毛、开窍于鼻。因而到了秋季燥邪易由肌肤、口鼻而入,肺一旦燥邪过盛必然会出现口眼耳鼻干痒、皮肤干燥脱屑的症状。
所以,进入秋季,很多人都会感到“五干”:皮肤干、鼻子干、眼睛干、头发干、大便干燥。
因“秋燥”的季节特点,很容易带走人体的津液,因而,秋季养生应以润燥生津为主—“燥则润之”。
常见的“秋燥”可分为“温燥”与“凉燥”。简单的判断方法如下:
温燥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咳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唇干咽燥,心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凉燥头痛,鼻塞,恶寒,发热,无汗,咽干唇燥,干咳痰少,痰质清稀。舌干苔薄,脉象浮弦。
对于温燥,应轻宣润肺。可选桑杏汤(药用桑杏、杏仁、豆豉宣肺透邪;贝母化痰;栀子清热;沙参、天花粉、芦根、梨皮养阴保津)。
燥邪化火,伤及肺阴者,治当清肺润燥,可用清燥救肺汤(药用杏仁、桑叶、枇杷叶疏邪利肺止咳;石膏、麦冬清火生津;人参补益气阴;阿胶、麻仁滋阴润燥)。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麦冬、五味子两味药,更加注重对肺部的滋养,可用于肺肾亏虚,出现咳嗽、咽干、皮肤干燥、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症状。
对于凉燥,则应宣肺达表,化痰润燥。可选杏苏散(药用苏叶、前胡辛散透表;杏仁宣肺润燥;陈皮、半夏、茯苓化痰止咳)。
此外,对于秋燥,还有下列常见的中成药可对症推荐:
滋阴润肺类健脾润肺丸: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健脾开胃。用于痨瘵,肺阴亏耗,潮热盗汗,咳嗽咯血,食欲减退,气短无力,肌肉瘦削等肺痨诸症。并可辅助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功损害。
秋梨润肺膏: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质粘,口燥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