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儒道佛三家的核心思想,那么应该是:无所为而为、无为而无不为、无心而为。三种思想都是秉持着“出世而后入世”的境界,侧重点有所不同。
具体如何解释呢?
1.无所为而为无所为而为的意思是:没有人为目标的进行做事。我们做某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情本应当被做,而不是因为做这件事是为了达到另一个目的的途径或者手段。事情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不需要我们人为的添加标签和设定。
但现实中,我们要么不做事情,一旦开始做起事情来,必定带有人为的目标。有人会说如果没有目标的做事那不是没有方向、一头雾水吗?特别是公司里,要想赚钱,肯定要有一个目标方向,如果没方向,公司如何赚钱?这样的想法没什么问题,但请注意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如果我们入世太深,从未有过精神出世的境界,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产生痛苦和烦恼,因为一旦我们设立的人为的目标无法实现,与所谓理想相冲突,轻则抱怨,重则人亡。
精神陷于世中,难以超拔出来,痛苦不堪,自己想不开,再加上没有人开导,就很有可能走向极端,酿成灾祸。而以“无所为而为”的态度做事则效果截然不同,因为它没有任何人为的标签和设定,即使这件事情没有做成,也不会执着、较真,因为我们做这件事是因为它本应当被做,至于做完之后效果如何,不必追求。
2.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指不做事情,而是顺其自然地做,顺乎天道地做,跟儒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究去掉人为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道家思想有误解,觉得道家消极避世,没有作为,实则根本不是这样,只能说常人无法领会道家的境界。当一个人达到“无为”之境界以后,他就可以无所不为了。顺应天道做事,会得到加持,你会发现顺利许多,运势各方面都在变好。
3.无心而为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里的心是指我们本有的心,它自性本空,无善恶之分、无是非之分。正因为它没有这样的区分,所以使得人没有烦恼。“无心而为”则是告诉人们,我们对于人事物的结果不关心,但事情终归是要做,对结果心不要上去,心一旦上去,就是较真的体现,进而产生烦恼。凡人注重果,而高人注重因。“无心而为”的状态是既能够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同时自己又不被这些事件牵着鼻子走。
结语:在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物质生活充裕起来,但人们会发现,精神上匮乏、空虚的现象越来愈多。因此寻求大智慧是时代所需,而中国的儒道佛是智慧的结晶,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在现世得到实际运用的宝物,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使得人们在提高自身修为智慧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应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