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2》收视率1%,豆瓣评分5.2,《白鹿原》收视率0.6%,豆瓣评分9.1。通过对比,有人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觉得是烂剧收视率战胜了良心剧。但《白鹿原》的低收视率,不能被定义成这个市场不欢迎好剧,它自身就不存在问题吗?事实上,《白鹿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好,这部剧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用严苛一点的眼光看,《白鹿原》的问题不是出在外在形式上,而是内在气质没有达到预期。从外在看,有实力演员,故事中规中矩,导演手法中规中矩,整体上挑不出大毛病。而从内在看,缺乏个性,没有把握住原著精神,只改编了内容,没传达出原著里的史诗感与命运感,才是这部电视剧没能走进更多观众心里的重要原因,也是不少原著党对电视剧感到失望的理由之一。
陈忠实的《白鹿原》被公认为是最难改编的小说,它难在小说的宏大篇幅难以用电视剧的娱乐手段来展现,难在不好寻找到具有史诗视野的编剧与导演,难在这个时代没法有一群演员能把书中数十个主演人物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荧屏之上……2012年导演王全安拍摄了同名电影《白鹿原》,尽管触摸到了原著的精神内核,但还是以为其他方面的不到位而败下阵来。与电影版《白鹿原》比,电视剧《白鹿原》在节奏、气势、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都还差一把火候。
回想原著,浮现于读者内心的,是渭河平原上的历史与传统,是无尽的荒诞与苍凉,陈忠实在精彩故事里所注入的文化潜意识、魔幻色彩、死亡主题以及性本能等,构成了小说充沛的内在。而电视剧《白鹿原》没有把握好这种内在,它只关注到了情节、人物,殊不知一部优秀的电视剧需要有宏大的构思,要有容易引人共鸣的细节表现,包括台词的打磨、配乐的衬托、节奏的掌握等等,都需要创作团队之间紧密的配合……现在这版《白鹿原》打分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主要的打分者没看过原著,只是拿《白鹿原》与诸多烂剧进行对比,很大程度上,这些分数是打给制作与表演的。
歌手谭维维演唱的一首华阴老腔混搭摇滚歌曲《给你一点颜色》为什么能够火遍全国,那是因为演出者包括老腔艺人原汁原味的演唱,谭维维的改编是建立在原有老腔文化基础上,并辅以现代舞台表现手段创作而成的。而电视剧《白鹿原》的主创群体,缺乏这样的文化底色,首先在演员选择上,就缺乏集体感,气质上有冲突,台词表达上有的接近于陕北方言,有的一会儿方言一会儿普通话,有的干脆就是普通话……不要小看这样的细节失败,它往往会造就整部作品难以抵达理想效果。
观众需要被感染、被触动,《白鹿原》的收视率低,一定程度上是与它缺乏情境渲染、文化浸染、本土味道有关系,它虽然制作合格,但与观众之间始终有道无形的距离。观众不喜欢《欢乐颂2》,但起码能找到吐槽的切入口,但想要参与到《白鹿原》的讨论中时,却发现无从入手。于是,观众就只能把高分送给《白鹿原》,把眼球放在《欢乐颂2》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