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温州的一个小岛上,民风淳朴,虽然不能说是夜不闭户,但是白天家家户户出去也是不上锁的,以前出岛都是靠坐船出来,遇上台风天就出不了岛了,这几年,通桥了大家出行也便利了。记得我第一次出岛是在中考后要去县里体检,县城在另外一个岛上,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也是自己第一次去医院,第一次接受体检,正因为如此做心电图的时候因为害怕和紧张做了三次才过关。
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而没去上,而是选择了当时还可以包分配的中专,那样一毕业就可以有工作,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记得学费是父母东拼西凑借的,每个学期暑假回来母亲就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去海边的礁石上捡海螺,补贴家用,捡海螺的那片海域没有人烟,下到礁石处,必须要爬过一座没有路的山,荆棘杂草丛生,母亲在前面给我们开路,一路跌摸滚打的下到海边,因为暑假每天都走,竟然也让我们踩出了一条小路,因为是海岛所以大自然赋予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捡海螺必须要等落潮的时候,礁石和滩涂从海里落出来了才能捡到,一般我们都是等潮水才褪去一点点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寻找着大自然馈赠的宝贝,不然等我们延着海岸线一圈捡下来就又涨潮了,时间不允许,海水刚褪去的礁石是很滑的,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不然一个不小心就会从礁石上摔下去,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捡海螺的工具,顶着夏天的骄阳在礁石上两个多小时翻翻找找,收获还是不错的,但是那滋味也是相当酸爽的,有时晒的受不了了,就会躲到大礁石后面阴凉处凉快一下,那感觉透心凉,比现在空调房可爽多了,在涨潮海水淹没礁石之前我们必须要回原路返回,不然来时的路就没有了,变成一片汪洋大海。
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个会在母亲面前比谁捡的海螺多,谁捡的个头大 ,但是四五十分钟的路程比来时显得更漫长了,疲惫爬满了每个人的脸,就这样一路打打闹闹往家走,到家后捡回来的海螺母亲会让我们倒在那个洗衣服的大盆里,把大的挑出来第二天一早拿到镇上的菜市场去卖,卖了买柴米油盐,记得当时海螺是5块钱一斤,剩下那些小的就是我们姐弟几个的零食了,洗洗用水一煮鲜溜溜的,等母亲煮的功夫,我们几个人已经拿着一枚绣花针在灶台边等着,出锅就是比谁吃的速度快谁就吃的多了,我们吃的时候奶奶会在边上说,“晚上要将家里的门栓栓住了,不然这些螺的子子孙孙会爬家里来把我们抬走的”。而我们满身疲惫也随着海螺落肚消失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吧!
等暑假过完回到学校,同学们都说我变黑了,我说我是海岛的回去自然是让海风吹黑的,其实就是一个暑期捡海螺的暴晒给晒黑晒伤了,以至于现在的皮肤都还是黑乎乎的。
以至于工作多年以后还经常梦见自己在那片礁石上捡海螺,记忆中的家乡,记忆中的那片海,记忆中的那片礁石,感谢家乡的那片海。感谢那些被我们捡拾的小海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