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球化以后的第一次分赃,那么二战就是对一战分赃不均的二次分配。既然要重新分配,就要讲究个分配的章法。蛋糕总共就那么大,论功行赏的时候大头自然是要给到在二战中表现突出的五个战胜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以及中国。这五个国家也就是如今的我们所说的五常。
战是打完了,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以德日为首的战败国不会卷土重来。而且五常名单也不是没掺杂水分。当初要不是英美两国需要法国来牵制苏联,防止苏联在欧洲一家独大,就功劳多少来说,法国是五常中,最没有资格入选的。
为了继续压制轴心国,维持二战后的国际秩序,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应运而生。所以从逻辑上来讲,是先有了五常,才诞生了联合国。五常是二战打完分配利益的产物。而联合国是二战战胜国权益体制。
当然,无论是五常这个名字,还是联合国这个体制,其实并无实质意义。因为取什么名字不是重点,关键是即使没有五常和联合国,真正到了谈论国际形势,拍案的时候还得这五个人说了算。
而如果你想加入五常的圈子,“锲而不舍”地向联合国提交入常申请是没有用的。因为联合国最高会议从来不限定有几把椅子。如果有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能比肩乃至超越美俄英法中,那么联合国自然会开放一个新的"常任理事会"席位,恭恭敬敬的请它坐上去。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德不配位。众所周知,五常的话语权都是在二战中用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五常的席位也绝不可能通过和平方式突然再增加一个。妄想靠“躺赢”的手段坐上那个位置,既不能服众,也坐不长久。
但是很显然,印度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印度一共提交了五次入常申请,但是每次都被五常轮番驳回。要知道,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五常是具有一票否决权的。在投票时,五常中只要有任何一方投出了反对票,其余四票就将失效。这也是印度难以入常的一大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