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191)】1939年,*46岁。
1939年12月13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听取艾思奇关于准备陕甘宁边区文代会报告内容的介绍。艾思奇在介绍中说:
新文化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特殊地说是三民主义的文化,还有无产阶级彻底的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化。
*发言指出:
我认为不提三民主义文化为好,因为三民主义的本质就是民主主义。
民主主义有两派,一派是彻底的民主主义,一派是不彻底的民主主义。以提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为好,即彻底的民主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不能说马克思主义早已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东西,中国有特殊情况,不能一下子就完全中国化。
边区的教育方针应该是民主主义的,应该宣传当前民主主义的任务,同时又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因此,学校也不能只教共产主义思想体系,而忽视当前实际任务。
新文化用下面四大口号为好:民族化(包括旧形式),民主化(包括统一战线),科学化(包括各种科学),大众化(鲁迅提出的口号,我们需要的)。
此时,*正在酝酿新民主主义思想,主持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二章。开始考虑逐步放弃“三民主义”的口号,而以全新的口号为号召,作为党的旗帜。因而艾思奇提出“三民主义的文化”时,*给予否定。
“那个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
艾思奇(1910年-1966年3月22日),云南腾冲人,原名李生萱,蒙古族,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曾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艾思奇”的名字是从英文“SH”(其英文转写Sheng Hsuen)得到灵感,并成为自己的笔名。据李氏家谱记载,其先祖名叫里黑斯波。里黑斯波是成吉思汗大军南下时的一名将领,奉命驻守腾冲,艾思奇是第18代后裔。
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艾思奇还是一个20多岁青年学者时,即因撰著《大众哲学》一书而成为著名哲学家,受到*的高度重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致信正在西安做统一战线工作的叶剑英、刘鼎,要求他们为红军购置50本《大众哲学》,作为学校与部队提高干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还向党中央领导同志推荐《大众哲学》,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说:
有一次,*看望闻天,便带了一本《大众哲学》,*对他说:“这是一本青年人写的哲学书,是通俗的书,写得很好,你可以看看。”闻天感觉到这本书好就好在它写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写了群众中存在的问题,也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使人从马列主义思维方法看问题,分析问题。”
当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的时候,*高兴地向身边的同志们说:“噢,那个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
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艾思奇文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由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哲学教科书。
艾思奇的左膀右臂:韩树英和肖前艾思奇先生有两个著名的学生兼助手:韩树英和肖前。
韩树英和肖前作为艾思奇的左膀右臂,是艾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执笔人。
韩树英先生:
韩树英,奉天(今辽宁)大连人。1922年生于大连,早年留学日本。1944年在晋豫中学任教。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连市文教局局长。
1950年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曾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育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主编《通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他在中央党校主持马哲时期,旗下出了不少官员兼学者。
肖(萧)前先生:
肖前(1924年7月-2007年8月23日),湖北省沙市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新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开创人。肖前1944年就读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到晋冀鲁豫解放区北方大学文教学院学习,后合并入华北大学。1947年留校工作,曾任艾思奇的行政和学术秘书。
自1950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特邀成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名誉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也作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为全国马哲界的一代掌门人和哲学体系改革的发起者。他的门下出了很多实力学者。
韩树英、肖前二位,再加上社科院的赵凤歧先生,代表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系统,共同担纲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会长,组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哲学科建设,其历史地位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