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迎来夏至节气,这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来临。然而,今年有点特殊,近10年来罕见地持续强降雨天气,让广州进入了“湿热焖煮模式”。
暑湿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人往往有食欲差、周身不爽、疲倦、乏力等不适症状。
因此,今天我们结合时令特定,围绕“健脾、祛湿、清热”等话题,为广大读者提供对付湿热的养生之法。
祛湿三大法中药祛湿常用的祛湿中药有三大类。
01芳香化湿
藿香、佩兰、苍术、砂仁、白豆蔻、厚朴、草果等——主要适用于寒湿类。
02清热燥湿
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茵陈、金钱草、田基黄、溪黄草、垂盆草等——主要适用于湿热类。
03利水渗湿
茯苓、泽泻、猪苓、赤小豆、车前子、车前草、通草、灯心草等。若与芳香化湿类配,治寒湿类;如与清热燥湿类配,治湿热类。
如果是脾虚生湿,还需配上补脾祛湿功效并见的药物,如白术、扁豆、五指毛桃、芡实、黄芪(可利水)等。
另外,湿容易阻遏气机,治法上“气行则水行”,所以祛湿方中常配行气药,比如陈皮,行气燥湿,健脾化痰功效齐备。行气与祛湿功效并见的常用药物还有砂仁、白豆蔻、厚朴等。
清爽除湿持续的降雨,加上天气炎热,这种气候特点对于人体来说,容易导致出汗、困倦、乏力、厌食的症状。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吕雄介绍,这就是中医说的,湿热困脾。此时,可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必要时降低室内湿度,会让人觉得环境凉爽,改善困倦的感觉,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另外,出汗后及时洗澡,保持身体干爽,也是避免湿热邪气伤人的主要方法。“香茅等芳香化湿类药物具有醒神通窍的作用,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如果在洗澡时放点香茅,不仅香气四溢,而且洗完后人的皮肤会感觉很干爽,连出汗都变少了。” 吕雄说。
饮食祛湿潘毅教授指出,薏苡仁、五指毛桃、芡实、黄豆、赤小豆、黑豆、冬瓜、陈皮、荷叶、土茯苓、马齿苋、玉米、高梁、荞麦、大麦、白果、莲子、胡萝卜、芥菜、海带、紫菜等均是祛湿的常用食材,可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单用或排列组合地换着用。
【注意】
薏苡仁、土茯苓、赤小豆等利水力较强,孕妇慎用。
食疗方推荐土茯苓赤小豆老鸭汤【材料】
土茯苓 50 克、赤小豆 100 克、薏米 50 克、老鸭 1 只、 陈皮 1 瓣、 生姜 2 片。(3-4 人份)
【做法】
1. 把赤小豆和薏米提前浸泡 1 小时。
2. 老鸭焯水,洗干净。
3. 把全部食材放进瓦煲里。
4. 加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 1 小时,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利湿除烦,清热健脾。
中医认为,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它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而赤小豆也是常用的祛湿药材,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薏米也是传统的药食兼用药材,其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健脾渗湿,除痹止泻。
总的来说,此汤有清热祛湿,通利关节,健脾解毒的功效。但孕妇、脾胃虚弱、体寒的人群不宜食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