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过,如果高血压患者血压总是在110mmHg以下,就可以考虑降压药减量或者停药了。
这话还真有患者听进去了。
这不,一位90岁的老爷子,被家人用轮椅推着,来看病了。
老爷子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很多年了,3个月前因为心肌梗死住院。当时做了冠脉造影,三支冠状动脉都有严重病变,无法放支架。90岁高龄了,家属也不考虑做心脏搭桥手术,就带着口服药回家了。
患者回家后情况还可以,也没有心绞痛发作,可以扶着助行器走路,晚上睡觉也可以躺平,没有说半夜里胸闷憋气要坐起来。后面这个情况,医学上属于“夜间可平卧,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就是说明心功能还可以,没有严重的心力衰竭。
可是,老人从坐着站起来的时候,就会感到头晕,乏力。家人很仔细,每天为老人测血压,特意测了测坐位和立位的血压,发现问题了。
患者一站起来,血压就降到了100多点儿。于是,家人想着是不是减点儿降压药啊?就把出院时服用的“螺内酯”从每天20mg减为10mg了。还想着再看看医生,再减点儿降压药。
说到这儿,得先强调一点:医生平常说的血压标准,高血压、低血压,说的都是坐位血压,坐位上臂血压。
因为人在不同的体位,坐着、站着、躺着,血压是不一样的,变化也不一定,所以我们标准测量血压,是测量坐位上臂血压。而血压的各种标准,也是以坐位上臂血压为基准定出来的。各种降压获益的研究,都是以坐位上臂血压为标准的。
- 给患者测了一下坐位血压,147/63mmHg,心率68次/分,两肺底有少许的湿罗音。
做了个心脏超声,心室壁的收缩运动不协调,心脏的射血分数58%,在正常范围,说明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还不错,和临床也相符。
- 看了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记录,发现规律了。
患者坐位血压的收缩压在110到140mmHg左右,多数在120到140mmHg,舒张压在60mmHg左右。可是,一站起来,收缩压就只有100mmHg了。
坐着血压正常,站起来血压明显降低,还有头晕,乏力,这是什么?体位性低血压啊!()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而且高血压的患者,越是血压控制不稳定,越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并不奇怪。可是,不能因为这种站起来血压就降低的体位性低血压,就随便减少降压药。
- 再看看患者吃的那些和血压有关系的药物。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衰的药物。可以降血压,现在也算作降压药了。里面的缬沙坦,是对抗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类降压药,可以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脏的“重构”,保护心功能。
美托洛尔缓释片,β阻滞剂,也是降压药。可以降血压,抗心律失常,保护心功能,预防心梗后猝死。
螺内酯,既是利尿降压药,也因为对抗身体里的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以抗心衰。一般要求每天25mg到50mg,老年人,一般就吃到每天20mg。
呋塞米,利尿剂。利尿抗心衰,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可以抗心绞痛,也有降压作用。患者原来是早上吃1片60mg,后来因为没有60mg的剂型,改为早上40mg,晚上20mg了。
这些药里,沙库巴曲缬沙坦、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可以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的重构,保护心功能,属于抗心衰治疗的基石药物,需要长期吃的。尤其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只要血压、心率可以耐受,就是用药后血压不那么低、心跳不那么慢,肾功能也可以,就要坚持用药,还要把剂量一点点地加起来。这位心梗老人服药之后,血压并没有那么低,这些药都是要吃的()。
螺内酯治疗心衰,一般要用到每天25~50mg。老年人,我们一般每天20mg,1片。1片螺内酯,1片呋塞米,保钾和排钾的利尿剂联合,对血钾的影响也会比较小。
在这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如果没有心绞痛发作,是可以减量停用的。但因为患者吃着药血压并不低,也还可以继续吃。只是患者服药的方法不对。
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抗心绞痛,是要消耗血管里一种叫做“一氧化氮”的物质的。要是一直用药,把一氧化氮消耗没了,抗心绞痛的效果就不好了。所以,要偏心给药,让药物有个空窗期,医学上叫做“洗脱期”。等血管里再产生、存上一些一氧化氮,再用药效果就好了。所以,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为每天早上吃1片40mg。
嘱咐患者站起来时,动作慢一些,站一会儿再开始走;平时做做踝泵运动,预防血栓,也保持下肢肌肉,对改善血液回流有好处;如果天热出汗多,适当补充一些水分;家人注意防跌倒,继续监测血压。
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不能以站起来的血压为标准。站起来血压低到100mmHg,也不能随便就减降压药!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