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中国18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是27.9%。也就是说,10个人里面,将近有3个人是高血压患者。实际上,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较低,仅为51.6%左右。因此,真正的高血压患病率,远远比统计的还要高。
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三高”之一,高血压与其他两高息息相关,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造成心、脑、肾、眼等靶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所谓的“独立危险因素”,指的是,哪怕没有其他致病因素例如高血糖、高血脂,仅仅只有高血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很多人以为,单单只有高血压无所谓,只要别有糖尿病或者高血脂,就不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梗等疾病,其实大错特错!
专家指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大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死于心血管疾病的45~74岁人群中,有81%的女性和73%的男性先前已有某种程度的高血压。现有的调查数据已经充分表明:无论性别如何、年龄如何,血压的高低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
血压有3级,正常高值,未来有一半的可能成为高血压
然而对于高血压,不能一概而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
即便是高血压水平相同,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却并不一定相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高血压,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而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也不能千人一方,而是强调个性化诊疗方案。
目前,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
不同患者,其年龄、疾病史等情况不同,高血压的分层就不同,管理的目标也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看血压的级别划分,大致分为3个等级。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 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为120~139mmHg 和/或 舒张压为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 舒张压≥90mmHg。
当然以上血压的3级划分只适用于我国18岁以上成人,18岁以下少年儿童不算在内。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血压水平为正常高值,即便目前不属于高血压,远期也有高血压的风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数据显示:血压为正常高值的人群,10年后心血管病风险,比血压110/70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且血压为正常高值的中年人群,10年后成为大约有45%~64%的几率成为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有3级4层的划分,你到底属于哪一种?
对于高血压,根据具体的血压数值,又划分为3个等级。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和/或 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 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和/或 舒张压≥110mmHg。
如果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处于不同的级别,以级别较高者为准。例如,收缩压为2级,舒张压为1级,那么该患者的高血压级别仍为2级。
前面我们说了,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它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还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据此,将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4个层次。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上述表格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或被动吸烟;
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前期);
血脂异常(胆固醇≥5.2mmol/L或LDL-C≥3.4mmol/L或HDL<1.0mmol/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或BMI≥2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μmol/L)。
很多高血压患者可能平时仅关注了血压水平的高低,而对其他危险因素并不了解,就可能错估病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最后,给广大网友留一个作业:
60岁男性,长期吸烟,体重指数BMI 29,伴糖尿病,无并发症,血压为155/105mmHg。
该患者的高血压属于哪个等级?
该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层级属于哪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