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文学流派
(1)鸳鸯蝴蝶派
中国近代小说流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2)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1925 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后,曾编辑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3)京派
京派文学,指30年代以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作家的文学创作流派,作品以描写真善美为主,与海派文学以揭露社会黑暗面为目的的文学流派形成较大反差。这个称呼只是相对海派文学而言的,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代表作家沈从文、废名、凌淑华、林徽因、萧乾、芦焚、李健吾等。
(4)论语派
论语派是一种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5)甲寅派
甲寅派是1925年出现的封建复古主义的派别之一,以章士钊为代表。所办《甲寅》周刊,宣传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提倡文言文,反对新文化运动,为北洋军阀的统治辩护。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6)学衡派
学衡派是因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是以《学衡》为中心﹐在思想文化界形成的一个文学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流派。学派代表人物为当时国立东南大学(现东南大学)的教授梅光迪、吴宓、胡先骕。学派认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认为新文化运动为"模仿西人﹐仅得糟粕"﹔攻击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诡辩家﹑模仿家﹑功名之士﹑政客。
学派反对新文学运动,认为文言优于白话,觉得白话是"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
(7)国粹派
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①借助国粹宣传排满革命、救亡图存;②颂扬“国学”,批判“君学”,反对帝制;③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④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8)礼拜六派
出现于民国初年的文学流派。是"鸳鸯蝴蝶派"的余波。新月派的翻版。因以《礼拜六》周刊(1914年6月6日星期六创刊,1916年停刊,1921年复刊)为主要阵地而得名。代表作家周瘦鹃、王钝根等。它宣扬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文学。
(9)雨丝派(语丝派)
语丝派是一个文学术语,是现代文学中的一个流派。它的主要作家是鲁迅、孙伏园、周作人、林语堂、俞平伯、钱玄同、刘半农等。因于1924年创办《语丝》周刊和建立“语丝社”而得名。
这个流派以文艺随笔、短论、散文等形式,揭露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其成员的思想倾向和文艺主张虽然不尽一致,但“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则成为他们文章的特色。他们在表现方法上以描摹世态人情为主,夹叙夹议,思想尖锐、深刻,风格泼辣幽默。在散文创作方面独具特色,对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0)战国策派
“战国策派”,又称“战国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 、陈铨(都是留德出身)等人为中心的文化流派。1940年,他们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翌年又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发表一些推崇尼采“超人哲学”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言论,故得此名。
"战国策派"三员主将是,林同济、雷海宗、陈铨,都是留德出身。
(11)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以抗战为背景,描述民族的历史灾难,抒发爱国激情进而表现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成为七月诗派创作的重要内容。
(12)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成员有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杭约赫 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1981年结集出版诗集《九叶集》,“九叶诗派”由此得名。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艺术的唯功利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
(13)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金克木、林庚、李金发、飞莫鱼然等。
(14)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又称为“赵树理派”“山西派”或“火花派”,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该派的作品大都发表在山西文艺刊物《火花》上。
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15)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景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