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清明,我们聊聊鬼,聊聊我们中国的鬼文化。
甲骨文中“鬼”本是会意字,下面是个“人”字,上面是个可怕的脑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后来逐渐演化成人死之后所变之物。《 礼记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意思普通百姓死后无庙享祭,四处飘泊,才是鬼。达官贵人死后有庙供奉,终年有人祭祀,成了神。
道教中的鬼。道教典籍记载,人死后,三魂升天,七魄入地,唯留人生前寄居身体内的三尸 (彭踞、彭踬、彭蹻)变化为人生前形象,称之为鬼。在封建社会,道士是操纵鬼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他的大部分职能,如主持丧葬仪式、驱鬼求平安、超度亡灵等。道家的鬼们生活的地方是酆都城。风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汉的王方平和东汉的阴长生都曾在此修炼,后得道成仙。丰都的由仙而鬼,与两位仙人的姓氏有关,王、阴倒读便是阴王,遂成了“阴间之王”,经过历代的演绎,加上《西游记》《钟馗传》等神魔小说的渲染,丰都便被营建成一座阴森可怖的鬼城,于是有了奈何桥、鬼门关、阴阳界、天子殿、无常殿、城隍庙等阴间地面和各级官府。
佛教中的鬼,佛教是汉魏时从西土传入,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后会前往阴间世界(佛家也称冥间)。佛教的地狱突出“狱”的特点。即刑罚世间之人,无论生前贵贱贫富,死后其鬼魂均要到阴间地狱接受冥王的审判。地狱有十八层之多,越往下层,苦难越深重。地狱中不但有阎罗、判官、鬼卒等凶神恶煞,还有刀山、油锅、碾盘、锯解、石磨种种酷刑,因此人死后最怕的是进入十八层地狱。
我国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实得益于佛道两教。中国古代以民间鬼故事为基础创作了大量鬼神志怪作品:《搜神记》、《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等。还有《钟馗捉鬼图》、《张天师骑虎镇邪》,民间年画中广为流行的《镇宅门神图》都是鬼文化观念的反映。
鬼文化带来的节日: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清明节祭奠的亡者是自己的祖先亲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游魂野鬼,寒衣节主要是给地下的亲人送温暖。
现今社会要运用鬼文化来教育大家,推崇“忠孝仁义”的做人原则,使其善待周边,构建友好和睦的社会。
清明祭祖要心诚。“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今译: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祭祀神就如同神真在那里。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由别人代祭)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