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亲王,一夜之间荣登九五;九子夺嫡,最大黑马脱颖而出。人们传说,胤稹篡 改遗诏,十四变四,登基九五。是真是假?雍正登基,清朝四大谜案之一的真相何时方 能大白于天下?
•篡改诏书,登基九五
当康熙爷在畅春园驾崩的消息传出时,大多数人惊愕地发现,最终登上大清王朝第 五任皇帝宝座的,居然是之前一直相当低调的皇四子胤稹。
事实上,由于这一历史事实即使在当时也无人见证,因此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皇 亲国戚王公大臣,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平头百姓荒野村夫,对事情的真相都无从得知;再 加上牵涉到政治利益的得失,最终生发出形形色色关于雍正篡位的说法来。在这些传说 中,雍正是踩着他的亲弟弟——皇十四子胤祯的肩头,通过篡改诏书的手段达到其目的 的。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的一天,皇城附近军乐震耳,锣鼓喧天,紫禁城内呈现出一片 庄严肃穆。一支威风凛凛全副武装的大清精兵肃立在太和殿前,队伍前有人高举着正黄 旗纛,上写“抚远大将军王”六个斗大的字,随后是一众旗帜,清道旗、飞虎旗、飞龙 旗、飞凤旗;再后面是全副执事,金瓜、金斧、金天镫、金兵拳。在队伍的正中间,是 —员罩袍束带,顶盔贯甲,手提马鞭,腰悬宝剑的大将,在马上端坐,昂然而行,好不 威风!在他的后面,是随他出征的王公大臣,均全副戎装,不苟言笑,鱼贯而行。而朝 中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乃至二品以上大臣,均盛装朝服,站立队伍两侧,敛手 肃立。这支军队打天安门出紫禁城,自德胜门一路向西,迤逦而去。
这位大将军是谁?正是康熙皇帝敕封的抚远大将军,由固山贝子一跃而为王爵,皇
十四子胤祯。这一年,他只有30岁。
说起来,胤祯和四皇子胤禛是德妃乌雅氏所出,乃是—母同胞的嫡亲兄弟。不 过,由于胤痕从小被侈贵妃收养,而兄弟两人年纪也相差十岁,更兼胤禛自小禀性淡 薄,因此兄弟两人反而不甚相得。胤祯倒是同八阿哥胤裸关系不错。在康熙末年的夺嫡 斗争中,八阿哥一度是人主东宫的热门人选,围绕着他自然就形成了—个包括皇亲国戚 和朝中大臣的所谓“八爷党”,而胤補,自然也是这个党羽中的一员。
和胞兄胤镇相反,胤祯自小脾气火暴,是个直性子人,颇讲义气。康熙四十七年, 胤禛由于谋夺太子之位被康熙厉声斥责,20岁的热血青年胤祯挺身而出,抗命为之辩 解。康熙勃然大怒,险些挥剑要斩了这个儿子。这件事让胤祯挨了20板子,打得皮开肉 绽。而自此之后,父子关系一直平平,似乎康熙并没有想要重用这个儿子。.
不过朝堂之上的事情瞬息万变,自从八阿哥失势之后,“八爷货’迅速将重心转向 了胤祯,试图通过他东山再起,谋取康熙的欢心,进而重登大宝。在八阿哥的造势下, 朝野舆论逐渐转向了胤祯,胤祯也顺应时势,收起火暴的脾气,摆出礼贤下士、敬老尊 贤的姿态。于是当时的清议对胤祯颇多好感之词。这些言语或多或少,会传到康熙的耳 朵里。于是,胤祯的机会来了。
康熙末年,策妄阿拉布坦在西北地区屡屡兴兵作乱,清廷久战不克。于是康熙决定 派遣皇子统兵出征,打算一举克敌。在康熙的子嗣中,习武出色,能担当此一大任者有 二人,十三阿哥胤祥与十四阿哥胤祯。无奈当时胤祥不知何故,早已被康熙高墙圈禁起 来;于是这项任务就似乎是顺理成章地落在了胤侦身上。
从史料中对此时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康熙对于此事极其重视,因而给予了胤桢超乎 规格的待遇。胤祯在太和殿亲自接受敕封和大将军印,策马扬鞭西征。这就是前文提到 的威武雄壮的一幕。
经过四个多月的行军,第二年三月,胤祯率军到达西宁。在当地服从清廷号令的蒙 古各部的配合之下,胤祯分兵两路,分别由青海和川滇两路进入西藏。战事进行得非常 顺利。到这一年的八月,清军已经占领了拉萨。胤祯随即延请七世达赖喇嘛入藏并举行 坐床仪式。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至此可以说是告一段落,胤補的威名也传及西北各地。
应该说,康熙皇帝能够让胤锁率兵打这一场震动全国的战役,也说明了此时胤祯在 康熙心目中的地位甚高。胤侦甫一抵达西宁,康熙便降旨给青海蒙古部首领,夸奖胤祯 “确系良将……有带兵才能”,并叮嘱蒙古各部要听从胤祯的调遣。为了庆祝这场战役 的胜利,康熙甚至起草御制碑文,勒石纪念。凡此种种,都说明康熙对胤侦的伝任和欣 赏。
其实胤祯也意识到了,历史在他面前展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知道这次出征 立功,是自己获得康熙青睐,争取荣登大宝的最佳方法。其实胤祯也意iH到了,历史在他面前展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知道这次出征立功,是自己获得康熙青睐,争取荣登大宝的最佳方法。
康熙六十年十一月,胤祯返回北京’向康熙帝面禀军情。他在北京待了将近半年的 时间,于第二年的三月又返回军前。他恐怕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他的父皇。 仅仅半年以后,康熙就驾崩了,而他远离北京,只能眼睁睁看着赃登上皇位。早知如此,他一定不会贸然离开北京的。
清代的野史对所谓的雍正改诏一事,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康熙帝遗诏原文为“朕十四皇子,即缵承大统。”而胤稹预先知道了遗诏的内容和存放地址,便暗中进人 畅春园,将“十”字改为“第”字,并且进而弑父,从而登上皇位。为了避免此类事情 再行发生,雍正即位后下令,“以后凡宫中文赎’遇数目字,饬必大写,亦其挈矩之一 端也。”
另一种说法则提到了隆科多与雍正勾结的内情:据说康熙的遗诏原文为“传位十四 子”,并将这一遗诏交由隆科多保管,隆科多将“十”字改为“于”字,并隐匿了康熙 病重时召胤祯来京的圣旨,于是雍正顺利即位。
还有一种说法提到,由于胤祯的名字繁体为“禎”,与胤稹的“稹”发音相同,字 形也极其类似,因此雍正则在宗人府保存的玉牒上动了手脚,很轻易地把胤祯的名字改 成了自己的名字,于是取而代之做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