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22日,*工作上出现了变动,汪东兴向*夫妇转达了北京实行战备疏散的通知。
*即将去往江西工作,他对汪东兴说道:“我接受中央的安排,只是我的母亲夏伯根,她年龄大了,她留在北京一个人生活,没有人照看。我放心不下,想带她一起走。”
汪东兴爽快地说道:“这是人之常情,当然可以。”
图|*
夏伯根是*父亲的第四任妻子,*的继母,两人年龄仅差5岁,却至死不离不弃。她不是*的亲生母亲,却胜似亲生母亲。
夏伯根老人既不是*的生母,也没有养育过他,但这位朴实的女子却担起了照顾邓家的重任。*父亲遇难,是夏伯根一手操办的丧事,照顾孩子们长大。新中国成立后,*的舅舅才带着夏伯根来重庆寻亲。
*将身心都献给了革命,父亲遇难不在身边,是夏伯根将弟弟妹妹们养大成人。*十分感激,将继母留在身边,他与妻子决定为她养老送终。就这样,夏伯根留在了*家中,并很快融入了进去,家中的孩子们也都亲切地追着她喊“奶奶”。
母子两人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无论是在*工作顺利,还是在他身处逆境时,彼此都相互搀扶。*与继母夏伯根的母子情,感人肺腑。
*的家世*的父亲名叫邓绍昌,出生于1886年,字文明。邓绍昌早年就读于成都法政学校,在家乡当过教书先生,还当过广安县团练局局长。辛亥革命前后,邓绍昌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加入了革命军,当了新兵训练营营长,带领过部队参加了地方武装起义。
邓绍昌接受过新式的教育,早年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因此,他为人开明正直,思想进步,嫉恶如仇。他十分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更加心痛列强对中国的各种欺压。清政府腐朽,中国百姓思想落后,邓绍昌积极思索救国的方法。
邓绍昌参加了当地的爱国组织,从事商业,积极从事反洋教等爱国活动。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受到父亲的影响,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邓绍昌在乡里深受百姓尊重,他一生中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就是让*赴法留学,这个决定影响了*的一生乃至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邓绍昌出生的年代正是清朝和民国的转折时期,邓家祖辈几代人的家境都比较富足,这些让邓绍昌有着良好的成长环境,接受了新式教育。
邓绍昌的婚姻之路是坎坷的,他先后娶了4位妻子。第一位是邓绍昌的父母收养的小女孩,姓张,养在家中,属于童养媳。两人青梅竹马,有感情基础。只不过,邓绍昌15岁时,张氏就因病去世了。
图|邓绍昌
邓绍昌的第二任妻子,正是*的生母淡氏,她去世得很早。
1901年,金秋十月,淡氏与16岁的邓绍昌拜堂成亲,结为夫妇。淡氏比邓绍昌大两岁,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妻子,同时又善良慈悲。淡氏嫁入邓家的第二年,生下了长女邓先烈。
1904年,淡氏生下了邓家长子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后改名*),之后,又生下了次子邓先修,后改名为邓垦。三子邓先治(后改名邓蜀平)和次女邓先珍也陆续出生。淡氏先后为邓家生下了一女三男。只是后来,邓先珍10岁时,因病去世。
*是长子,淡氏对他非常喜爱,父亲也格外看重,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平日里,淡氏总会把*带在身边。邓绍昌很少在家,经常在外,所以家中的大小事都是淡氏打点的。
淡氏将田地佃给缺地的农民,收一些租佃费。家中其他事,都是淡氏亲自操办,比如:养蚕、织布、养猪……
1920年,邓绍昌坚持送*去法国勤工俭学,淡氏心疼不满。在邓绍昌的坚持下,*还是踏上了远赴法国求学的征途。淡氏常常埋怨邓绍昌:“娃娃才十几岁,就把他送去那么远的地方,你这个做父亲的,怎么忍心啊!”
1926年,淡氏因病早逝。邓绍昌十分心痛,妻子去世后,他一个人挑起了照顾孩子的重任。邓绍昌各方面都俱佳,家庭条件较好,身边的亲戚朋友都积极地为他介绍对象。后来,邓绍昌再娶了第三任妻子萧氏。
萧氏也是一个十分朴实的妇女,来到邓家后,精心照顾邓绍昌的孩子们。萧氏生下了邓家四子邓先清,没过几年就因病去世了。
这时,邓家也成了一个大家庭,4子1女。后来,邓绍昌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又娶了夏氏。夏氏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夏伯根,她之前有过一段婚姻,嫁进邓家时,将前夫的女儿一起带了过来,改名为邓先芙。
夏伯根原本的家是在嘉陵江,父亲是一名船工。夏伯根来到家中后,勤勤恳恳,操持着这个大家庭。夏伯根嫁入邓家,给邓绍昌生了两个女儿,邓先蓉和邓先群。邓先蓉十几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
图|*故居
邓绍昌这一代,人丁已经非常兴旺了,共有4个儿子,3个女儿。邓绍昌强健自信,语言锋利,他在乡里乐善好施,敢于为穷苦人打抱不平。
1936年,邓绍昌外出,在回乡的途中出现了意外,不幸身亡。有人说他是遭到了反动派的暗*,也有人说发生了意外,众说纷纭,至今成谜。
邓绍昌离世,夏伯根艰难撑起家邓绍昌去世后,家里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已经在吃“老米”,生活上入不敷出。
夏伯根是一个朴实的妇女,当邓绍昌去世后,一般来说是母亲掌家。但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外地的寡妇,来到邓家前,还带了一个女儿。嫁给邓绍昌后,也没有生下儿子。他总觉得自己是邓绍昌续弦来的妻子,需要避嫌,于是她坚持让邓家三子邓先治当家。
夏伯根没有上过学,但本质十分质朴,非常勤劳,操心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她都非常上心。
夏伯根也是一个苦命的人,家境贫穷,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老父亲常年在河边,靠划船渡人赚取生活费。夏伯根跟着父亲住在河岸边,父亲微薄的收入,还不够吃饭。夏伯根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为她看好了一户人家。
夏伯根嫁过去后,生活安稳了不少。可是,夏伯根生下女儿后,丈夫就因病去世了。夏伯根只能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儿,找到了父亲。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夏伯根认识了几度丧妻的邓绍昌。
经过接触,夏伯根发现邓绍昌是一个善良的人,不仅没有在意自己的过去,还表示愿意接受自己的女儿。夏伯根就这样,来到了邓家。夏伯根原本是想安安稳稳地生活,把日子过好。
邓家子嗣很多,家中有4个儿子,1个女儿。夏伯根没有像电视剧中的继母一样狠毒,善良的她不敢怠慢孩子们,做饭洗衣操持家务,一样不落。孩子生病了,夏伯根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些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正因为夏伯根的这份善意,她赢得了邓家所有亲戚的赞赏,还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把她当做了生母,凡是有困难都会自然而然地去找她商量。邓绍昌突然去世,这对夏伯根来说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