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华期间尼克松与*、周总理都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最终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宣布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美关系破冰,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
尼克松抵京后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抵达住所意外看到墙上张贴的“打倒美帝”的宣传标语。任谁都知道这是以前双方处于对立阵营时的产物,但是在中美即将建交的节骨眼上,它出现在美国总统住所出现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或许会掀起一场很大的风波。与*见面时尼克松提起此事,主席用了三个字就逗得尼克松哈哈大笑,平复了这场风波。那么*是如何运筹帷幄化解这场危机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尼克松访华,看一看当时的情况吧。
都说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中国和苏联也不例外,在抗日战争、国内混战以及抗美援朝时期苏联都对我国有着不少帮助,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依旧对新中国“动手”了。中苏边界一直都是两个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苏关系亲密边界问题被暂时搁置。但在1950年后,中苏两党发生分歧,并在中印发生冲突时激化。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苏联突然撤走所有专家终止了与中国的所有援建项目,中苏开始交恶。
随即苏联开始在中国边境制造事端并且越来越变本加厉,直到爆发了珍宝岛保卫战,苏联对中国的打压企图暴露无余。看到中国在研制核武器方面稍有建树,苏联甚至联系老对头美国一起打压中国的新生核力量。眼看着中苏关系越来越差,苏联的能力也与日俱增,等待多日的美国认为这是一个拉拢中国,打压苏联的好机会。一方面美苏争霸中美国目前还处于弱势方,另一方面,美国深陷越南这个泥潭,很想早日脱身,借助和对战过的中国交好,可以趁机摆脱污名。所以尼克松和他的国务卿基辛格都认为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要趁着中苏分裂的机会拉拢中国,瓦解苏联的邻国支援,从而扩大美国优势。
因此,美国从各个方面对中国释放了自己的“善意”,在经济上解除了很大一部分对华贸易的限制政策,在军事上停止了一直在中国领海的第七舰队的巡航任务,在外交方面增强了对付苏联的力量,暂时缓解了苏联对中国方面的压迫,并且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并多次作出了想要和新中国改善关系的姿态。面对频频释放“善意”的美国,中国方面认为现在的中国不具备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能力,也知道和美国暂时的结盟对中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有很大的的帮助。于是欣然接受美国的“善意”,并为与美国友好合作做出准备,通过美国作家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了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