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作者虚拟的一个“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曹雪芹,本来是隐去真事,蔗人眼目的一个名字。程伟元、高鄂在乾隆年问经过经过大量研究,得出了“不知谁人所作”的结论。但所谓考证派新红学专家通过“大胆假设”,竟把北京的手工艺人曹雪芹联系起来。更可笑的是把江南织造曹寅家族与《红楼梦》联系起来。于是小说中的曹雪芹就成了北京敦诚的朋友曹雪芹,北京敦诚的朋友就成了《红楼梦》的作者、曹寅的孙子曹雪芹。难道他们所谓的考证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考证吗?假如北京的曹霑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我们根据新红学派专家提供的资料,首先看看他的阅历能否具备创作《红楼梦》的文化功底、社会阅历和经济条件。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曹家接待,花费了大量银子。到了康熙朝晚期,曹家早已负债累累,入不敷出了。况且,太子胤礽与曹家关系不错,皇四子胤禛即位后,即雍正皇帝,早就对曹家怀恨在心了。雍正一登基,于雍正元年便对曹家下手了。第一个拿下的便是曹寅的内兄,苏州织造李煦。第二年,就把当时的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软禁”起来。交由怡亲王允祥看管。并让曹頫带“罪”立功,继续在织造岗位上工作。
这次“软禁”,虽然没有完全把曹頫关押起来,仍然让他暂时负责织造事务,但是已没有什么自由了。
雍正二年曹頫向皇上请安时,雍正的朱批上骂曹頫说:“向来混账风俗惯了”,要“少乱一点”否则要“重重处分”。而曹頫在谢恩折上奏曰:“今蒙天恩如此保全……只知清补钱粮为重,其余家口妻孥,虽至饥寒迫切,在所不顾,凡有可以省得一分,即补一分亏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雍正二年曹家已经处于穷困潦倒之中了,“家口妻孥”已是“饥寒迫切,在所不顾”了。
那么曹雪芹是哪一年出生的呢?按照脂胭斋的批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说法,壬午年,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从脂胭斋的批语中,可知乾隆二十七年除夕曹雪芹去世,这与红学专家们认定的国宝级“曹雪芹墓碑”上的记载一致。
可是敦敏于第二年,即癸未年(1763年)春天还邀请曹雪芹给敦诚过生日,并作过一首诗。只是曹雪芹因故未到。说明壬午年,北京的曹雪芹还健在。周汝昌据此得出脂胭斋记错了的推断,曹雪芹应该是癸未除夕去世的。曹雪芹去世时敦诚还给曹雪芹写了挽诗。诗中第一句便是“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这说明曹雪芹是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去世的,享年四十岁。由此推断,曹雪芹应该生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
从这里不难看出,曹頫遭“软禁”,曹家生活潦倒的雍正二年,正是曹雪芹出生的这一年,这能像胡适先生所说的曹雪芹出生于“极富贵之家”吗?
我们再看看年幼的曹雪芹家庭背景情况。
曹雪芹两岁时,曹頫又因织缎粗糙,遭到两项重罚。一项是“罚俸一年”;一项是“诘责追赔”。这就使本来就贫困潦倒的曹家,经济上更是雪上加霜。
曹雪芹到了四岁,即雍正六年(1728年),又发生了“江宁织造员外郎曹頫等*扰驿站案”。雍正皇帝以曹頫“*扰驿站、转移财产、亏空币项”等“背旨负恩”的罪名,责令革职,查抄曹頫家产人口。这便是曹雪芹家第一次被查抄。
这次抄家,从抄出的家产看,“止银数两,钱数千,质票值千金”。由此可知,刚刚开始记事的曹雪芹家境已十分贫困了。这一年新任织造隋赫德到任,并把曹頫家产人口送回北京。将曹頫枷号,催追分赔*扰驿站银四百四十三两二钱。
曹雪芹五岁时,即雍正七年(1729年),曹頫因无法赔钱,仍枷号示众。
乾隆即位后,对曹頫的罪状进行赫免,本来还能过上正常生活。但是到乾隆五年,即曹雪芹十六岁时,曹家因受“弘皙逆案”牵连,第二次被抄。连仅有的一点财务也没收了,这时,曹家骨肉分离,四分五散。年轻的曹雪芹陷入更加穷困潦倒之中了。
十六岁在古代正是入学的好年龄。所谓入学,是指经过县试、府试和省考合格取得生员资格,也就是说成为秀才了。但是曹頫因“弘皙逆案”获重罪,其子女是取消功名资格的。
乾隆九年,曹雪芹二十岁,在北京西单的石虎胡同找到一份工作。有人说他是在右翼宗学教书。当时曹頫背有“弘晢逆案”的罪名,曹雪芹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是不可能在皇家宗室子弟学校教学的。皇家学校的老师既使不是进士、举人,也总得是贡生之类有功名之人,曹雪芹是不具备这些资格的。如果曹雪芹具有进士、举人、贡生身份,那么这些人是在哪一科考中的,都在官方的注册名录里,地方志上也都有明确记载。如果没有记载,是说不通的。从这些方面看,曹雪芹在右翼宗学教学的可能性为零。他作诗画画除了自己的悟性,就是自己家庭的教育了。因此,他可能是个在右翼宗学做工的。当时敦敏、敦诚兄弟二人一个十六岁,一个十一岁,曹雪芹比他们都大好几岁。他们学习工作之余交往的可能性极大。
乾隆十五年(1750年),曹雪芹迁居西郊黄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