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杭州出伏,雪莲冻也要逐渐淡出了,于是为它记下一笔。
自从认识了雪莲冻,它就成为我夏天里不可缺少的自制清凉美食。
去年夏天的时候,第一次认识雪莲冻。在我们台州老家,雪莲冻的俗名是洋菜膏。
黄岩的表哥阿刚,养了一株“昙花王”,一年能开好几波昙花,每次开十几二十朵,花开的时候,他经常会发照片或视频和我分享。去年夏天,昙花谢过之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把昙花和洋菜干一起煮,变成洋菜昙花羹。这两者说起来都是晶莹剔透、冰清玉洁,放在一起比较搭调。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洋菜*照片,很好奇这种淡黄色的丝状物到底是什么做的?阿刚向我科普:洋菜属于海底的藻类,洋菜晒干之后就变成了洋菜干。洋菜干可以做成洋菜膏,就像果冻一样,但是洋菜膏是纯天然的,无任何添加剂,可以做成台州特色冷饮,因为呈白色,又叫雪莲冻。
我可能在三门见过洋菜膏,却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小时候的三门街头,经常有老太太推着小车,或者街头摆个小摊,卖草糊冻。草糊冻是黑色的,用仙草粉做成,所以也叫仙草冻,有点像龟苓膏。当你说要一杯草糊冻时,老太太通常会用一个小塑料杯盛好草糊冻,然后拿出一个塑料瓶,在草糊冻上洒一些薄荷水,再倒一点糖水或蜂蜜水,用一根小棍子搅一搅,一杯草糊冻就调制好了。又便宜又解暑,绝对的清凉。
在三门,黑色的草糊冻应该是多过白色的洋菜膏的,所以我在三门待了18年,却不知洋菜膏是何物。而在黄岩、椒江、玉环一带,洋菜膏却是夏天常见的消暑品。
那么洋菜膏的做法是怎样的呢?阿刚说最常见的做法是:
“取25克洋菜,放入家用暖水壶内,闷上一晚,第二天倒入没有油的锅中,烧开后转为小火,再烧15分钟左右,过滤即可。
切记!!!在15分钟烧的过程中人不可离开,小心烧开溢出。
过滤好后,可以倒入不同的容器中,冷却后放入冰箱,过几小时就会成固态状。等吃的时候,用勺子划几下成小块状,再放些白糖、蜂蜜水、薄荷水,加少许凉开水,也可加牛奶。”
阿刚特意给我寄了一小包洋菜干,让我试着做一下。我照着他的方法,成功制作了洋菜膏。没有薄荷水,就用柠檬水代替了,又加了蜂蜜。在朋友圈晒了一下,引来不少朋友留言。台州的朋友说:“早些年经常做,不用这么复杂,热水瓶里泡一夜,倒出来过滤,冷却后冷藏就可以吃了。”“进热水瓶的目的是早年间节省燃料的原因。如果煮几十分钟,就不用进热水瓶了。”
广东的同学说:“这个东西在广东叫海石花,不止你们台州有,超级解暑。”
也有人说吃了容易拉肚子,不知道是否和雪莲冻属于海藻类食物有关系?不过像我这样肠胃不好的人,吃了那么多次,倒没有拉过一次肚子。
百度了一下,洋菜确实有很多种叫法,比如石花菜、岩衣洋菜、海石花等。在渤海沿海地区,叫作石花菜、牛毛莱、冻菜;在福建、广东地区则称为海石花;在浙江沿海,又叫洋菜、石莲。它们生长在浅水区的礁石上,颜色有紫红色、棕红色、淡黄色等,因为形状好像珊瑚,所以也叫草珊瑚。
吃完了阿刚给的洋菜干,觉得不过瘾,又在淘宝上买了一包,上面标注名称是石花菜,产地是青岛。
雪莲冻的名字好听,所以我更喜欢用雪莲冻来称呼洋菜膏。去年夏天的记忆中,少不了一碗碗清凉消暑的雪莲冻。
今年天气一热,就又惦记起雪莲冻来。把去年剩下的一点洋菜干放进暖水壶里,再倒入锅中煮了十几分钟,倒入容器中,却发现凝固不起来,原来是洋菜干太少了!看来阿刚说的25克洋菜干配一瓶子热水的配比,是民间总结的智慧。
再次做的时候,我就严格用克数来称重。在暖水壶里闷上一晚,再烧,倒出,凝固,冷藏。吃的时候,加入枸杞、蜂蜜、核桃碎、桂圆肉或是葡萄干,算是创新。早上起来喝一碗,权当早餐了。
网购的石花菜,店家也贴心地附上了制作手册,这是北方的制作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石花菜,在熬制前要简单冲洗(浸泡1小时效果更好)。每100克干菜加水8斤左右(4000毫升),烧沸后,再用慢火熬1小时左右。可趁热出锅,用纱布过滤,盛在盆中。可放在冷水中冷却,也可以自然冷却。待冷却后即成为凉粉,再切成方块,放在冷水中浸泡保存,但不能将凉粉放在低温中冻结,因冻结可使其脱水成为冻粉。食用时,再切成较薄的细长条状,加上蒜苗泥、精盐、白醋、香油、香菜等调料。如果加入果汁,就是没有防腐剂的果冻。”
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来制作,用慢火熬1小时左右,一方面人要看着,比较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比较浪费能源。所以台州使用的暖水壶浸泡法,是适合家用的简便方法。
北方说的石花菜,比较多地用于制作成凉粉。而南方的洋菜,更多是做成洋菜膏或雪莲冻。无论是制作成凉菜还是甜品,它都是纯天然且经济实惠的夏季清凉美食。又由于它是海藻类食物,富含胶质和维生素,有营养能解暑,又充满故乡的味道。
这样一碗雪莲冻,理所应当地要在家乡的美食里为它记上一笔。
箴言16:18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小洋楼,媒体人
图书《恋恋韩情》(合著)《韩碟》《美国游记》《我不是娱记》《天堂电影院:高分电影里的情爱》作者
今日头条号“小洋楼杭州":https://mp.toutiao.com/profile_v3/graphic/articles
新浪博客"小洋楼”:http://blog.sina.com.cn/louxiaoyang
*小洋楼的光影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