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甲在易经相关学说中,经常会看到,如果没有仔细研究过,大概是不清楚其中的含义的。其实里面的道理也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学会,这里为大家详细解释一番,其中的难处在于具体的应用,后面有机会再论述。
易经根本在于卦,卦又是由爻堆叠的,而爻之间的关系,就需要通过排纳天干地支来体现,这种方法是汉代京房提出的,为卜筮提供了一种更加详尽的逻辑理论基础。
具体如何排纳呢?详细来说,乾卦初爻从子而起,其他各爻依次顺推每隔一位的地支。即是初爻子,爻二寅,爻三辰,爻四午,爻五申,上爻戌。
另外,乾卦的阳三子,也是一样的顺推方式,只是起始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坎是从寅开始,艮是从辰开始,震仍然是从子开始。
坤卦及其阴三子,与乾卦是相反的,阳则顺推,阴则逆推。所以坤卦的初爻起于未,爻二巳,爻三卯,爻四丑,爻五亥,上爻酉。坤卦的阴三子,同样的道理去推,只是起始有所区别,分别是兑起于巳,离起于卯,巽起于丑。
这样纳甲有什么用呢?其实是为了判断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天干地支是分五行的,也是可以结合甲子岁月历法的。古人在总结卜筮理论的时候,逐渐完善了一套结合时空的生克原理,具体是不是准确科学,那就见仁见智了,一般人是不必花大功夫研究的。
非常感谢收藏,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