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浪在清理下水道。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婷
“龙子巷社区的公厕化粪池堵塞,请马上处理!”8月8日,湘潭市雨湖区环卫中心管道疏通队办公室电话响了。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副队长刘浪,马上中止采访,驾驶吸粪车上路。
记者紧紧跟随,赶到现场,只见刘浪勾开井盖,和同事一起抬着沉重的抽粪管开始工作。才一会儿工夫,他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
在三伏天的高温下,空气中的异味愈发刺鼻。行人纷纷绕道,刘浪早已对这种气味“免疫”:“我们就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粪水溅一身,全身是异味’。”
“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
今年36岁的刘浪,少年时受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影响,在心中种下了一个军人梦。2007年,刘浪入伍。
“临近出发,我才知道要去西藏服役。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刘浪说。
踏上火车的前一晚,一向坚强的母亲忍不住落泪:“去这么远,那里的条件怎么受得了?”
年轻的刘浪并不明白前方条件如何艰苦,他只有一个信念:成为一个像许三多一样的好士兵!
“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刘浪宽慰母亲不要为自己担心。
刘浪穿着迷彩服,戴着大红花出发了,要在武警西藏总队日喀则支队服役两年。
到了西藏,刘浪发现,条件远比想象艰苦得多。“除了训练的苦,还有极端天气的苦。”他回忆,好几次在室外训练时遇到风暴和沙尘暴,席卷而来的黄沙飞入眼睛、鼻子和口腔,“就是站在战友旁边,我都看不清对方的脸。”刘浪说。
他还要忍受因水土不服带来的流鼻血、眼睛里布满血丝、嘴唇发干开裂等诸多身体不适。
“是什么让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下来?”记者问。
他说,刚到新兵连,部队就组织他们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进藏的故事。18军在革命斗争中锤炼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深深影响了他。
正是带着“成为一个像许三多一样的好士兵”和践行“老西藏精神”的坚定信念,刘浪将一个个困难踩在脚下。
2009年底,刘浪带着日喀则支队“优秀士兵”的荣誉退伍。回到家,身着戎装的他郑重地朝父母敬了一个军礼。
“要做,就做最艰难的工作”
2010年初,刘浪被分配到雨湖区环卫所,从事渣土执法。不久后,他听说管道疏通队缺人,主动申请加入。
当一名“掏粪工”,干最脏最累的活,这是环卫中心最艰难的岗位,当时家里几乎没有人支持刘浪的决定。
倔强的他坚持要干。“职业或许有贡献大小,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说。
刘浪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跳入灌槽清理垃圾的情景。那时正值盛夏,气温很高。他冒着恶心的气味,用双手将灌槽里的垃圾一点点清出。“很多蛆虫顺着我的手和头发爬,臭味熏得我呕吐不止。”他回忆。
这些年,刘浪有多次机会离开管道疏通队,都被他婉拒。“我是退役军人,也是共产党员。要做,就做最艰难的工作!”他态度坚决。
就这样,刘浪一干就是12年。由一名普通的清掏工,成为管道疏通队副队长。
雨湖区是老城区,刘浪负责的公厕一半位于小街小巷,机械疏通车无法出入。他带领大家将粪水粪渣一勺勺清掏出来,再手提肩挑送到数十米甚至一两百米远的小型清运车上。
2017年冬天,湘潭连降大雪。刘浪和同事从凌晨5时开始,顶着寒风奋战10多个小时,将70多座公厕的入厕通道积雪铲除,铺上防滑麻袋。此时,随着气温不断下降,许多厕所冲水箱冻结。刘浪又挨个用高压冲洗车冲洗便池,用锤子、钢钎砸开冻结的粪便。“冰碴子溅到头发上、衣服里,解冻后又脏又臭。”他说。
2019年夏天,湘潭遭遇洪水,雨湖区4座低洼地段的公厕被淹没。退水后,刘浪带领疏通队员连夜清理淤泥、清掏堵塞管道。由于太疲劳,他在清掏时不慎被削去了半片指甲,血流不止。同事劝他去医院包扎,他贴上创可贴后继续工作。连续作战12小时,将公厕恢复原貌。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刘浪获得很多荣誉。但他更看重的是,12年来,他用自己与同事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换来了辖区140多座公厕的干净整洁。他们的清疏团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