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早上5点多,天刚蒙蒙亮,董彦梅很早起床,裹上厚厚的外衣,准备下山取些食材。十月的黑山秋意正浓,山上气温低,树叶已经开始脱落了,山下正是赏红叶的时候。
46岁的董彦梅和丈夫都是延庆区护林瞭望员,每年十月,延庆正式进入森林防火期,夫妻俩轮流上山,24小时守在山巅的瞭望塔上,连续八个月,守护着300平方公里的森林山场。瞭望,防火,守林,六年一晃而过。
十月的黑山秋意正浓,董彦梅和丈夫都是延庆区护林瞭望员,他们守护着300平方公里的森林山场。受访者供图
瞭望塔上的夜
“夜里根本睡不着,翻来覆去的,总感觉外面有动静。”对于2016年第一次独自在山上过夜的日子,董彦梅记忆犹新。
董彦梅和丈夫左中生的家就在黑山脚下的延庆区千家店镇茨顶村,这几年,村里不少人都从村里搬出去了,住上了楼房,她和丈夫还守在村里。每年十月至来年的六月,森林防火期,夫妻俩轮流住到山上,防火、守林。
每年十月开始,夫妻俩轮流在山顶上的瞭望塔值守。受访者供图
今年,延庆区的森林防火期从“十一”就开始了,提前了半个月,家里的农活还没忙完,丈夫左中生只得留在家里干农活,董彦梅带着简单的衣物、食物上山了。
黑山瞭望塔海拔1350米,是延庆所有森林瞭望塔中海拔最高,最偏远的一座。在这里能瞭望到300平方公里的森林山场。
从村子到山顶的瞭望塔,五六公里的路,在没有任何负重的情况下,董彦梅需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登顶,丈夫左中生用时稍微短些,但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
“要是挑着食物、水,就走得慢些,估计得俩小时左右。”董彦梅记得,自己第一次跟着丈夫上山的时候,内心是绝望的。“爬了许久,仍不见瞭望塔。到了山顶,腿控制不住地哆嗦。”
相较于漫长的上山路,董彦梅其实更害怕瞭望塔上的黑夜。“外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除了远处的村庄有些光影,周围都是黑漆漆的。”
为了给妻子壮胆儿,最初丈夫左中生都是白天在家里忙农活,晚上赶在天黑之前上山,跟董彦梅作伴儿,直到妻子逐渐适应了山上的生活。
董彦梅告诉记者,现在她自己住在山上的时候,会在睡前把门窗都锁得严严实实的,偶尔听到有动静儿,还是会习惯性地起来看看,但心里已经不那么害怕了。
山上的不速之客
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个望远镜、一套对讲设备、简单的锅具,这近乎是瞭望塔上所有的家当了。窗边的望远镜是夫妻俩常用的工具。一旦发现火情,他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手机报告给队长。
别人眼中,山顶上的瞭望塔像是一个“孤岛”,但在董彦梅和左中生的眼里,那里是自己的办公室,也是家。“既然干这行,咱就得给人家干好了。”董彦梅称。
10月20日,董彦梅从山下带回来的水果。受访者供图
十月,正是延庆最美的季节,董彦梅时常在山上遇到一些不速之客——驴友或是专门来扎野营的人,劝说他们别用火做饭、小心防火也成了她的工作之一。
山上的不速之客当然不只有游人,还有生活在山里的动物。野鸡、鸟、野猪……对于它们,董彦梅早已见怪不怪。董彦梅习惯称野猪为山猪,“第一次见到山猪,特别害怕。后来发现,它也怕你。”董彦梅说,山猪一般情况下不会伤人,遇到了,吆喝两声,它就会被吓跑。有时候遇到山猪群,董彦梅心里害怕,“它们跑,我也跑。”
最忠诚的“哨兵”
“冬天的时候,包好的饺子,放在外面,几分钟就冻上了。”从2016年至今,夫妻俩早已习惯了每年在山上持续生活八个月的日子。
这几年除夕,夫妻俩都是在山上度过的,岳母、孩子都跟着他俩一起到瞭望塔上过年。“怕过年万一有人放炮,更得注意森林防火。”
对于妻子从事护林瞭望员,相较于董彦梅本人,左中生心里的担子其实更重一些。“她一个人上山下山,住在山上,我其实挺担心的。”
2020年12月的一天,黑山气温骤降,飘起了鹅毛大雪,因为山上的信号不稳定,董彦梅没能提前收到天气提醒。
“一觉醒来,雪已经很深了。她给我打电话,说下不来了。山上食物和饮水也不够了。”挂断妻子的电话,左中生十分担心,他冒着大雪,背上粮食,拄着木棍,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爬去。“我也记不清爬了多长时间,只记得自己是连滚带爬上去的。”
平日里,只要家里的农活不忙,左中生就尽量多地自己住在山上,让妻子留在家里。左中生说,这份工作在别人看来十分枯燥,但在夫妻俩眼里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发现哪里冒烟了,我们能第一时间监测到,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火情,守护好这座大山,这片森林,守护大家伙儿的安全,挺有成就感的。”
绿水青山的延庆森林覆盖率达61.63%,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每年十月进入森林防火期后,遍布延庆全区的十五座高山瞭望塔就成了观察火情的前沿“哨所”。
长达八个月的森林防火期中,共有三十名像董彦梅、左中生一样的24小时在岗的延庆区森林巡查大队瞭望员成为最忠诚的“哨兵”,守护着森林资源。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