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
“这个本本相当于城里人的房产证,拿着它我可以去银行贷款;出去打工也不用担心地被人占了。”11月20日,金湖县金北镇刘庄村,农民刘乔俊拿出自家5.1亩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红本本”给记者看。
“全县57.85万亩土地全部确权完毕,6.2万多户农民,家家都有‘红本本’。”金湖县委*张志勇说,该县2013年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省级试点,今年1月在全国率先完成数据汇交,颁证工作全面完成。
随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农户希望土地能流转,但承包地四址不清、面积不准让他们对流转不太放心,担心利益得不到保障。县委农工部部长戚苏华说:“2014年我县被列为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16个整体推进县之一,通过土地确权来解决这些问题。”
“确实权,颁铁证。”县镇村组成立四级工作组,制定“八步工作法”,质量不过关,不得进入下一步。其中一大“难”是矛盾化解,他们总结出32个矛盾化解预案,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或群访事件。
确权不给农民添负担。在省财政奖补基础上,县里拨付专款200万元,确权工作不向农民收费,不增加村集体负担。
金湖县代县长徐亚平说,目前全县10个镇111个村的6.2万多农户,经营权证发证率97.34%,走在全省前列。
6.2万多个“红本本”,带给农民什么呢?
“‘红本本’到手,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农民王广连说,“现在我家的地,四址、面积,GPS定位,手机上一查,清清楚楚,在外面打工20年,回来也能找到,跟旁人家的混不了一寸。”戚苏华说,过去这块地属谁、谁受益,约定俗成,年代一久,人事一变,容易发生纠纷。有了承包经营权证,发生矛盾就有了法律依据,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对于缺钱的农民来说,“红本本”还是一张“贷款证”。种灵芝的金北镇农民陈忠山,一直想有自己的家庭农场,苦于没钱。土地确权后,他拿着“红本本”一下从金湖农商行贷到了30万元。
“农民贷款难,难就难在没抵押物担保。”戚苏华说,结合土地确权,2014年他们率先探索“三方协议”模式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县里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设立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用于银行抵押贷款风险补偿。现在,农民只需拿着“红本本”就可到县内多家银行抵押贷款。
普通农户用“红本本”能贷款,大户也有办法贷款。银集镇种粮大户张太林从周边村镇流转了2600多亩地,每年光支付农民租金就要200多万元,资金压力大。今年他拿着和农民签的土地流转协议,到产权交易中心办了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证书和他项权证,也顺利从银行贷到200万元,新上了烘干设备。
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一下让“沉睡”的土地变成“活资本”。目前金湖累计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亿元,省内领先。
另一好处是减少了土地细碎化。确权后,土地经纬度定死了,农民能放心互换土地和并地。唐港村86户互换土地986亩,将原本涉及3个组的356块地整合成99块,连片作业,提高了生产率。
确权还赋予了农户财产收益权,让有条件的农民市民化。唐港村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21户农户退出343亩承包地。足额的补偿款和完善的社会保障,让农民高高兴兴住进城镇。
确权为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打下基础,刺激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目前,金湖累计流转土地39.4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3%。培育专业大户1603户、家庭农场6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00多家,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8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调研后说,金湖的土地确权、经营权抵押贷款、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应用等试点,为全国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
通讯员 李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