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一件口径仅为14.5厘米的成化青花秋葵纹小碗在香港苏富比,以清雅迷人的艺术魅力折服所有在场的人,最终以1.41亿港币成交。
明 成化窑 青花秋葵纹宫碗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
英国肯里夫勋爵旧藏,于1947年在伦敦以150英镑购得
1.41亿元港币 香港苏富比拍卖2013年10月8日
这只小小的成化青花宫碗,在当时成了明代瓷器中的第二个天价记录,让人不可思议。那么,成化青花宫碗到底贵在哪里呢?
宫碗向来为博物馆梦寐屐藏之珍惜名品,明成化青花花果纹宫碗,可能为宫廷饮食器具,其模制、瓷质、触感至臻,画工妙美柔和,花果纹样简约内敛,水准无出其右者。成窑瓷器无疑是中国瓷器之最为珍惜品种。尽管成化一朝帝祚为宣德者二倍有余,然出土破片及残件数量却未及后者一半。同样,此比例亦反映于两朝传世品数量上。现存传世成化瓷,绝大部分存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为先前皇室旧藏。
成化本朝瓷器特征循序渐成,由明代珠山御窑厂出土物可见其三个不同时期之微妙演变:第一阶段,风格仍承袭宣德;第二阶段,展现新态,转变过度;第三阶段—成熟期—1481至1487年,此时瓷器制作用料及绘制风格皆全然换新。惟值此七年,亦或更短时间内,宫碗品种应运而生。
成窑瓷器,洁白色地明净平和,釉面质感细腻如脂,触觉美感无可比拟,当属至上唯一之景德镇精品。相较宣窑釉面之透亮微青,成窑白釉更显安靖温润,幔罩青花,雅致细触。成化青花器可能是景德镇制瓷史上最为臻美的青花器。能于手中把玩成化佳器,成为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