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俄国十月革命后,一批没落贵族流亡到中国,被称为白俄,青岛是他们的首选之一。青岛的白俄大部分集中在金口路、莱阳路一带,31号专门设立了一所俄国侨民子弟为主的俄国学校,学校后来搬到金口一路21号。音乐课是这所学校的特色教育,也为青岛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我国著名音乐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谭抒真就曾在这里师从霍洛舍夫斯基学习过小提琴。
那天我路过31号,看到一位老太太在院里修栅栏门,就走进去与她聊了几句。我问她知不知道这个院曾有一所俄国学校,她说:“不知道有学校,只知道这里原来是资本家的,解放后资本家被撵走了,俺搬了进来,我在这里住了六十多年了。”我看到院门外有块“私家小厨”的招牌,问她院里是否有饭店?她说:“这院里住了十几户,原来有一个饭店,疫情开始就关门了,现在也没开。”我向她道了谢便离开了。
35号的房东是民国时期岛城四大家族之一栖霞人李涟溪(另三位是刘子山、付炳昭、丁敬臣)。李涟溪十几岁来青岛打零工,他有头脑,善钻研,不久就当上了包工头,承包建筑,从简到繁,从小到大,最后成为房地产大亨,青岛巨富。30年独资设立洪泰火柴厂,注册商标“金牛”。他乐善好施,被民国总统曹锟赠“急公好义”牌匾。他在岛城最出名的是在当局规定“主楼不得超过三层”的北京路上,盖起了当时“山东第一高楼”—“五起楼”(五层)。李涟溪的后人现在仍住在35号。
莱阳路上从39号至55号都是深宅大院,独栋别墅。院里曲径通幽,绿荫蔽日,花儿朵朵,修竹丛丛;建筑典雅庄重,精巧别致,卓尔不群,独具一格。这里有几处解放前是“敌产”,没收归国有后,成为部队或科研机构的家属宿舍,如43号、45号。有几处解放前是个人私宅,改革开放,落实政策后,房东后人仍在原处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