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三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
寻根溯源:郎姓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辞源》所载,鲁懿公之孙费伯帅师城郎(故城在今山东济宁鱼台东北),因居之,子孙以居地为氏。
2、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汉时南匈奴有郎姓;金时女真人姓女奚烈氏,汉姓为郎;柯尔克孜族博勒特尔氏,汉姓为郎;清满洲人姓,世居三堡;又,清满洲八旗姓纽祜禄氏、郎佳氏等后均改为郎姓;裕固族乌郎氏,后改为郎姓;今布依、阿昌、纳西、回、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费伯。又称费庈父,鲁懿公(前八一五年——前八零七年在位)之孙,春秋时鲁国贵族。公元前七二三年,他率兵占据郎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西北),,并以此为根据地,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三年后(即鲁隐公二年),又击败入极(今山东金乡东南)之鲁大夫无骇,遂使自己在郎的地位更加巩固。其子孙以居地为氏,称郎姓,他们尊费伯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郎姓发源于今山东济宁一带,后鲁国亡于楚,再加战国七雄纷扰乱世,秦汉之际,他们大都已离开祖居之地,在中山郡(治今河北定州)、魏郡(治今河北临漳)、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三地形成新的繁衍中心。此三郡在郎姓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郎姓在此三地曾长期繁衍生息,且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其次,后世散居于全国各地之郎姓多由此三郡分衍而出。又需特别指出的是,三郡之郎姓发展盛况下历隋唐而不衰,诚为罕见。魏晋南北朝时期,郎姓除昌盛于上述三郡外,社会的动荡不安、王室的南迁以及郎姓人由于谋生、避难、仕宦等原因,使郎姓散居于黄河中下游各省以及安徽、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唐末五代十国时,社会再次动荡不宁,中原之地再次成为兵火焚烧之重灾区,郎姓同其它北方百姓一样避乱南迁,尤其是唐僖宗蒙尘四川之后,郎姓有进入今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省者,且上述三大郡望荡然无存,风光不再。宋末元初,蒙古铁骑横行江南,蒙哥、忽必烈先攻甘陇、巴蜀,再战江浙、闽粤,兵火过处,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徙奔四方,经此变故,郎姓遂播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诸省。明中叶以后,郎姓有落籍辽宁者,明末此地被后金攻占,郎姓有入八旗汉军者,并征战有功,入关后有落籍北京等地的。历有清一代而今,郎姓分布愈广,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东北区、西北的甘肃、宁夏以及台湾等地皆有郎姓入迁。 如今,郎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贵州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郎姓约占全国汉族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
郡望堂号:郎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中山郡,汉代设置,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安国以西,唐县、新乐以东,滹沱河以北地区;
2、北海郡,汉分齐郡置郡,治所在营陵(故城在今山东昌乐东南),辖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安丘、昌乐、寿光、昌邑等县,东汉移治剧(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南);
3、魏郡,汉代设置,治所在邺县(故城在今河北临漳西南),辖辖境相当今河北武安以南,涉县以东,山东冠县以西,河南滑县以北地区。
堂号:“中山”、“北海”、“裕德”等。
宗族特征:1、郎姓当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
2、郎姓在宋人编著的《百家姓》中位列第四十八名,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以前郎姓发展之盛况。
3、郎姓济济多才,既有政治家、军事家,又有诗人、书画家,更有星占家。
4、郎姓大举南迁于唐末五代时,元代以后繁盛于川黔两省,为祖国西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郎氏名人:郎宗: 北海安丘(今属山东)人,东汉星占家。习《京氏易》,善风角、星算,能望气占候吉凶,卖卜自奉。安帝征为吴令,后又征为博士,不久挂印而去。
郎基: 中山新市(今河北正定)人,北齐名臣。泛涉坟典,尤长吏事,历朝奉请,累迁海西镇将。文宣帝天保四年,梁将吴明彻攻海西,基固守百余日,天下震动。迁侍御史,纠劾不惮权威。
郎茂: 郎基子,隋代大臣。少聪慧好学,至忘寝食。及长,有学者之誉。初仕北齐,后归隋,文帝开皇中累迁户部侍郎,以才干见称。炀帝时任尚书左丞,参掌选事,后被诬除名,曾作《登陇赋》。
郎颖: 定州新乐(今属河北)人,唐初大臣。唐高宗武德时,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与他人共定律令,后持节谕山东,为窦建德所获,不屈。建德败后以年老致仕。
郎馀庆: 郎颖孙,唐代大臣。高宗时为万年令,治理有威名。累迁御史中丞,出为苏州刺史,坐累迁交州都督,后以贪暴罢官。
郎馀令: 馀庆弟,唐代官吏。擢进士第,授霍王府参军,迁幽州录事参军,官终著作佐郎。博学有文,工画山水,绘历史故实称精妙。
郎士元: 中山人,唐代诗人。玄宗天宝进士,代宗宝应初,诏试中书,补渭南尉 。历左拾遗,出为逞州刺史。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名,并称钱郎,有集。
郎简: 杭州临安人,宋代大臣。真宗景德二年进士,历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利州路提点刑狱、广南东路转运使、右谏议大夫等,以工部侍郎致仕。好导引服饵,尤擅医术,有《集验方》。
郎晔: 杭州钱塘人,南宋学者。尝辑《横浦日新录》等书,有《唐陆宣公奏议注》及所注《老泉先生文集》、《嘉佑文集事略》、《东坡文集事略》等。
郎理: 浙江安吉人,明代官吏。洪武举人,官户部主事。时山西岁歉欠赋,帝命理往征之,逢赦免征,寻诏止免三分。理谏,帝怒,以杖击之,仍命往征,理陈辞益坚,触帝怒,被*。
郎瑛: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学者 。好藏书,博综艺文,肆意探讨。有《七修类稿》、《萃忠录》、《青史衮钺》。
郎滋: 浙江建德人,明代官吏。成化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不惮权贵,人多忌之,后出为惠州知府。
郎兆玉: 浙江仁和人,字完白。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有《古周礼》。
郎永清: 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清初大臣。顺治间由笔帖式除知浑源州,擢江西赣州知府,在赣政绩卓著,为民称颂。康熙间,历任湖南布政使、山东巡抚。
郎廷极: 永清子,清代大臣。康熙间以门荫授江宁府同知,迁云南顺宁知府,有政绩。累擢江西巡抚,督造官窑瓷器,世称郎窑。寻擢漕运总督。有《北轩集》、《胜饮编者》。其从弟郎廷佐官至福建总督,廷佐弟廷相亦官至福建总督。
郎坦: 清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康熙间,历任护军参领、副都统,从彭春攻克雅克萨。旋随索额图参与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积功累迁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
郎葆辰: 浙江安吉人,清代画家。嘉庆间进士,由给事中官御史。善诗书,工画,擅写生,尤善画蟹,有郎螃蟹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