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ucduoduo
这是当代大学生的困惑,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学生,家长,老师,领导……
当看到一名民航大学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搬个马桶在机库里走来走去,忙忙碌碌地修了一下午的马桶,拿着4000块不到的工资是不是有点屈才了?
这难道就是得知高考考了606分时,老师,朋友给我说得光明的前途。这就是民航大学老师给我讲的管理型人才吗?这明显不是。
民航大学的四年究竟给我带了哪些不同于专科的教育,与他们相比我的优势又在哪里?我该如何将其发挥出来。
或许我这样想,这样描述这个问题本身就反映了我内心的幼稚。但这至少也算我内心的一个真实的想法了。我相信,不少的本科生,研究生机务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说出来为大家知晓罢了。
有一点必须明确。我这么说绝对不是看不起专科的机务兄弟,觉得专科机务不如本科机务。正如每天早晨上班的路上,我很尊重每一位清洁阿姨一样。我敬重每一位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并且为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劳动者。有这样的想法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更高期望,以及想给父母以及其余关心我的人的一个更好的安慰。简单地说就是想出人头低,不愿意平平庸庸地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这些正如上学时,我总想做一个名列前茅的学生一样。
社会毕竟不是学校。社会中人与人对比的维度更加多元化,对成功的定义五花八门,影响因素数也数不清。
无数本科机务,甚至是研究生机务的表现着实让我心寒了一把。部分此类干了7,8年的机务甚至还不如有些专业毕业的机务。
然而从某些角度讲,这一切又是情理之外,但又意料之中的事。时光回到若干年前,我们这些研究生,本科生又比同时期的专科生多学了些什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有限元分析,CAD,CAM.......这些对我们目前的机务工作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对我们思维深度以及如何处事能力的提高又体现在哪里?
与专科机务相比,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只是拥有更多的学识而不是知识。学识这东西只要你花时间去补就能立刻补上。知识则不相同,知识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包含太多的东西。它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胆识,社会责任等等。我们说一个人有知识,绝不会是仅仅因为他会应用三维软件建一个模型,再借助有限元软件进行受力分析而已。现行的教育,不论是初中,高中,本科,专科,还是研究生教育更多的只是专业技能的培训,几乎忽略了素质教育、学识教育。由于专业技能的教育更多的是专科教育的范畴。也正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本质的偏离才导致了本科生,研究生与专科生抢饭碗的尴尬的局面。
本科生,研究生真的就不如专科生了吗?答案明显是不是的。我们的优势绝对不是,也不应该是飞机维修中的日常维修技能之上。这也只能只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在这里请允许我斗胆地将机务工作进行一个分类:日常维修技能,技术占主导的创新型工作(这类工作包括新的维修能力的建设,工艺流程的改进开发等等)。相对于专科机务,部分的本科机务,研究生机务的优势在于后者。但是,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本科机务,研究生机务主动放弃或被动放弃了从事后者工作的权利。这是个人的悲哀,社会的悲哀。
说这些并不意味本科生,研究生应该好高骛远,好逸恶劳。踏实,是机务的传统美德,也不是意味着专科生不能够从事上述技术占主导的创新型工作。通过学历将人与人区分起来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再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从来没有以学历定胜负的。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抬高或者鄙视什么,我只是想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更快地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应该各自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人能给你一个完整的,可以拷贝的答案。成才之路更多的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当然机遇也不能忽视。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扬长避短,各得其所,虚怀如谷,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场景。但我知道,它永远不可能实现。
有的公司员工岗位的分配完全是有不懂,或者说不太懂航空维修的人确定的,甚至是随机分配的。我见过学结构的被分到机电,学机电被分去搞结构,发动机的去搞计划……可能是人太多吧。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留言探讨,但请尊重他人。
人生几十年,大学几年甚至在加上高中几年对人的成长的作用能够占到多大?我们有什么理由,自卑或者自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方能出人头地。
——致有想法的机务
还没看个够,那就赶快添加航佳技术*AERO-EXPERT。修飞机,开飞机,坐飞机,民航人,民航事,一切民航资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