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洞、针眼的原因:
1、长时间*菌剂没用,忽然进入系统(管路脱落)
2、单一品种*菌剂使用周期太长,产生耐药性
3、浆料纤维太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纤维索,一道筛排渣太小挤过筛缝或二道筛堵了渣在系统中循环形成
4、从无填料转产至加填纸种过程中或从中性纸改为酸性纸后,管路未冲洗,管路中带下腐浆
5、系统中有阳离子淀粉,当停机时间长不循环,阳离子淀粉絮聚形成。
6、压榨部刮刀未合缝,正面辊上有浆
7、系统管路挂浆;碟阀,阀门积浆
8、PVA浸泡熬制时间控制,防止产生黄色胶点,到纸上有洞
9、真空压榨辊吸区位移或漏真空,真空度低,复上毛布水分大粘浆
10、生产高浆度纸时,毛布脱水负荷大,特别复压毛布脏旧,会造成纸粘毛布形成洞
11、酸性建材纸生产过程形成压榨部粘浆洞,在断纸和换卷过程开毛布清洗剂(碱性)洗涤
12、流浆箱前走台上积浆掉下,喷嘴口积浆掉下
13、冬季网部顶上蒸汽冷凝滴水
14、压榨部顶上冷凝蒸汽滴水成洞,走台下滴水
15、表面施胶部胶料脏或胶料流通动(回流)差,某些地方浓度高粘胶
16、烘缸部刮刀漏,刮屑掉下随纸过表面施胶部粘胶或成洞
17、表面施胶前导辊上有粘物,纸页拉紧后顶出小洞或小裂口
18、干网、毯修边变窄,边上毛刺伤到纸页形成洞,可向有洞方向调节网毯包住纸幅
19、网上有油迹,糊网,跳丝
20、水印辊面上有纤维,杂质,跳丝,糊网
21、毛布上有油迹,跳丝
22、吸移辊,复压、正压导纸辊上有浆疙瘩,纸位拉太紧,顶出薄印,
23、烘缸部油迹
24、表面施胶部甩胶,挡板未包好;或液位太高
25、成型板或刮水板单头、脱落,造成进水印辊及后部的水分不均匀,半幅纸页簿印多
26、水印辊内喷淋头丝口坏渗水滴下,抬喷淋头角度使它滴到接水斗内。
27、换压榨辊后压榨部顶上接水板有缝未到位冷凝水滴下
28、毛布上某固定位置无毛,不吸水,此处水分大
29、压榨部石辊甩水(高速纸机)
30、压榨部洗涤水高压水冲出毯,到纸页上,或随毛布到纸页上
31、正压石辊刮刀漏,调节刮刀单头松紧丝杆
32、烘缸气压低,缸面有水从刮刀漏下,(长时间停机、冬天开机、刚开后刮刀背温度低,容易结冷凝水)
33、烘缸部蒸汽头子,漏水
34、烘缸温度曲线不对,前烘粘缸严重
35、热泵系统气压失控,Ⅰ段蒸汽太低纸页潮,经表面施胶部吸胶量大,不均一成大薄印,调节热泵系统至正常气压范围。
36、网面有油迹或胶粘物堵塞网孔
37、冲洗不彻底,烂浆 浆点多
38、毛毯脏,局部不脱水
39、毛毯上有尼龙丝跳丝
40、毛毯上有油或胶粘物
41、天气冷时有冷凝水滴到纸页上 地面卫生没搞好有沙粒,除砂器未调好
42、胶辊有损伤造成该部位水份大
43、分散剂有块状污垢
44、水印辊后罩二边由于水蒸汽产生水滴,水印辊接水斗二边积浆,排水不畅,斗内水于低处滴下。
二、水印辊甩水
1、进水印辊水份太大或太小,调节唇口,或抽刮水板,控制进水印辊水份
2、水印辊高压喷水管或蒸汽管堵塞,或角度不对
3、浆料差,漂洗不干净
4、水印辊转速和网的速度差太大造成甩水
5、水印辊网面脏,糊网,须用稀碱水高压冲洗
6、水印辊前簿膜背面有水滴,水印辊轻微甩水,调蒸汽管角度
7、开机时水印辊前走台,螺丝钉,水针架上有水滴
8、网部顶上水蒸汽饱合滴水
9、换压榨辊后压榨部顶上接水板有缝未到位冷凝水滴下;开机后正压走台下滴水,注意开传动侧蒸汽管巯水阀排水
10、石辊二边甩水,注意正压刮刀水封水
11、气罩内保温棉吸饱合后,排风不畅,产生水滴,调整气罩进风温度,加大汽罩排风量,控制气罩内湿度
12、烘缸内机架,刮刀背在蒸发量大的部位,产生水滴,在蒸发大的部位,
放上压缩空气管,加强通风,注意烘缸温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