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处都有植物的印记。岁月流变、气候变迁、地质运动、生境更迭,植物历久弥新、在不断演化中保持着多样化的世界。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开设“花花万物”,在这里,我们关注植物的生存、竞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读生物的万千气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致敬这无声无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余冬月山行,见桕子离离,误认梅蕊;将欲赋诗,偶读江岷山太守诗云:‘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这是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一书中描述乌桕果实时讲的一个小故事。说是他在冬日里,看见乌桕的果实挂在枝头,误认为成了梅花的花蕊,正想赋诗来描述此情此景时,偶然读到了江岷山太守的诗句,才发现原来早有人已经将这个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了。可见乌桕作为我国本土树种,被关注由来已久,已深深融入人们生活之中。
乌桕(Triadica sebifera(Linnaeus) Small)是大戟科乌桕属的高大落叶乔木,原产在我国黄河以南各省份,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叶片互生,质地很薄,若纸一般,形状特别有趣,整体呈菱形,前端有一条长长的叶尖,样子看起来像海里的鳐鱼。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黄绿色的小花聚集成穗状花序,雌花通常着生在花序轴的底端,雄花序则着生在上部,盛开时,细细碎碎的花朵掉落一地,仿佛下了一阵花雨,非常清新雅致。果实为梨状球形蒴果,有三个果爿,成熟时外壳会变成黑色,还会炸裂脱落;每个分果爿中有一粒种子,每个种子的外面有一层白色的蜡质假种皮,三颗聚集在一起的种子,远远看上去像一小团棉花,冬日里被古人误认为是梅花花蕊的就是这团白色的外皮。
乌桕的植株(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乌桕的花序(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乌桕果实(摄影:张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