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武汉的人大部分都吃过豆丝,做为这种湖北民间小吃起源已不知如何考证了。
豆丝一是它做起来简单,本是熟的,只需加进油填以水相煮即可;二是节省柴火,家乡贫瘠,年年为烧柴发愁,而煮豆丝来得快;三是方便,农村家庭人口多,吃饭时,人不一定能凑齐,时常有两三人要先吃或后吃,于是一趟一趟地煮。
家乡把做豆丝叫打豆丝。打豆丝是件很有意思的事。秋后,一年的劳作已基本完成,于是打豆丝开始了。在大米中掺入黄豆(大约十比一),浸泡半日,以石磨磨成浆,这磨浆大概需要一整天,因为一两担大米加黄豆是要时间对付的。第二天,开始整理炉灶,刮净锅烟为打豆丝做准备。请来烧火的,请来切豆丝的,烫豆丝的“掌勺”师傅更是请来的。早晨烫豆丝开始了。农村一灶两锅。拿出早已备好的松针,将火烧得旺旺的,师傅舀一瓢浆在锅四周一旋,以掀壳(海贝壳)掀开,盖上锅盖,再在另一口锅里又旋出一张。这时第一张豆丝也就熟了,师傅双手揭起放在倒过来的米筛上,让小孩端出,铺在木板上,待凉,再切成细丝。
打豆丝是一天的活,那么中午的一餐就请大家吃热豆丝好了。这种现吃的豆丝不用切,一人就可吃一整张,在锅里烫时要多给油,要两面烫烤,把皮烫得黄亮黄亮的,再包上酸菜,吃起来味道真香。至今想起来仍直咽口水。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晒豆丝。秋末冬初,太阳“温柔”,就是遇上好太阳,豆丝也得晒上三五天。家里面积小,无法摊开,于是家人挑上豆丝到一二里外的山中“晒石”上晒。晒石是经村里人选择地形开掘而成的,即揭去土表,劈出大块而平展的石面。这晒石有半面山大,而且向阳。有晒豆丝自然就有“照看豆丝”,这是孩子们爱*活。几家孩子在一起照看豆丝不仅好玩,更重要的是大家还可吃到另一种豆丝,即以石搭灶,用薄石片做锅,就地取来干丫毛做柴烤豆丝。这烤豆丝又脆又香,直接用手抓着吃。烤不厌多,吃不完的装在衣服口袋里,随时记起,即可摸出一把来。
豆丝吃法:豆丝是以绿豆、(黄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炒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以上为小吃店做法。
家常做法:(一)水煮(干豆丝),冷水煮干豆丝比较热水煮容易让豆丝柔软快点,如同下面条做法一样,可以适当加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或者肉食类。
(二)炒豆丝,有软炒和干炒区别。软炒指刚煎好的豆丝,摊冷切丝,就可以进行炒食。下油,油温有7-80度左右下切好的姜丝,大蒜,小白菜或者大白菜,肉食品随自己喜欢的。待肉食9成熟时,就可以放入豆丝翻炒,加入盐,味精,胡椒等调味料,(如果喜欢吃辣的,可以在油温起来的时候放入红辣椒丝)起锅时撒上点葱花,就可以了。干豆丝在炒食前必须发水泡柔软才可以进行炒食。
其实豆丝的做法和一些炒食类的小吃相通。
昨天买了一张豆丝,早上跟美嘟两个一大碗吃光光的,连汤都不剩。
1.准备食材,豌豆,豆果,香菜,鸡蛋,湿豆丝
2.锅烧热放油放豌豆捞下就可以了
3.鸡蛋直接放锅里大火炒下盛起待用
4.锅里放水跟捞过油的豌豆煮开
4.煮开后放入豆果跟豆丝,放盐,少许猪油煮开就可以了
5.煮好后盛起放入香菜跟鸡蛋就可以开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