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记趣
在个人的运动生涯中,有三件事值得一记。一是小学时上足球课,懵懵懂懂一记猛踢,球进了自己队的大门。二是大学毕业时,体育测试不合格,在担任体育班长的室友的穿针引线下,和另一位同学一道,通过贿赂体育老师三盒过滤嘴香烟,才被老师放了一马,逃过肄业之劫。三是坚持跑步至今超过十个年头。
前二者只能立此存照,后者却可大书特书。
在跑步生涯中,亦有三件事需要先行交代。一是依稀记得不知什么时候50米跑过七秒六,100米的速度是十五秒九。二是高中时参加公路越野,跑了大约两公里之后,到一处坡路,感觉体力不堪,便拐进路边的一家商店,恰巧有浙江文艺版《唐诗三百首》,于是买了一本,就此等待大部队,偷偷混入徒步的队尾里,返回了校门。三是大学时的一个冬季,在朋友的带动下,在公园里跑了两个月左右。朋友比我勤劳,觉少,起得早,每天在宿舍门前敲门、喊我、等我,然后我们一起跑向公园。
在雪地上留下脚印一串串之后,再没有锻炼过,以至于一度成为单位里肺活量最小的人(之一?)。
忘记是哪一年了,总之至少是十年前,突然想跑步。于是下班后,节假日里,穿上既有的装备,迈开步来到了操场。那时不懂什么电子装备,不懂什么跑鞋,不懂什么速干衣服,因陋就简,有什么穿什么,就加入了跑步的队伍。
跑开了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体力如此稀松,跑一百米就再跑不下去,只好慢走,甚至歇息。不知是在什么力量的驱使下,竟然渐渐地坚持了下来。跑一百米,走一百米,再跑一百米,再走一百米;跑半圈,走半圈;跑一圈,走一圈;跑两圈,走一圈;跑五圈,走一圈,就这样一圈圈循环下来。于是,以两公里为限,跑了一年多。小腿肌肉结实了,肺活量大了,体重降了,很是沾沾自喜。
2012年在南京大学培训,夜游莫愁湖,在同学面前着实表演了一下走路的功夫,比我年长的、年轻的都比我走得慢。我还向人家吹嘘每天在操场跑步五圈,多少有些得意。同学说,两公里那能叫跑步?起码得跑上半个来小时,才算入门啊!
同学的鼓励成了新的动力,结束培训回到单位后,跑步距离就一下子翻了一番,增加到每次四公里。那时真是夏跑三伏,冬跑三九,三十多度时不畏炎热,零下三十多度与严寒相斗(逗),跑遍了城市的广场和公园。夏夜被狗追过,冬天滑倒伤过胯,好在一切平安无事。
如此跑了两年多之后,感觉四公里已不过瘾,于是就跑进了五公里。
跑步时间久了,要求也就逐渐地高了起来。跑鞋得是亚瑟士、美津浓,衣裤得是安德玛,手机要下载计步软件,腕上要佩带运动手表,俨然老跑手一般,有模有样。
鞋子、衣服好配备,下载软件亦不过小事一桩,运动手表可得千挑万选。研究比较了一段时间,放弃颂拓,选定了佳明,只因外观简洁,轨迹图煞是好看。当地没有经销者,那就去北京买。于是利用出差的机会,下得飞机,直奔王府井,在百度导航的指引下,找到了事先查好的商场,坐滚梯竟然直抵柜台,斥资6800元,搞定了这一心仪之物。
表盘好大,好有运动范儿。定位、方向、海拔、气压、轨迹、配速、最佳记录、心率一应俱全,数据向手机实时传输,无缝对接。
为了对得起这配饰,自我加压,每次的距离变成了六公里,有时也试试十公里,冲冲四分之一程马拉松,只是对半马仍然不敢奢望,对全马更是视为畏途。
在这个过程中,2018年,呼和浩特举办马拉松比赛,于是在朋友的鼓动下,报了10公里迷你,以72分钟的配速赢得了完赛奖牌。这是平生获得的第一枚奖牌。之后,在这枚奖牌的鼓励下,一直坚持,配速提升到了10公里59分钟,一不小心跑进了1小时,顿觉老身还很年轻,老当益壮,应该继续奋然前行。于是跑劲更足,对跑步更加痴迷。
从此,制定了每月跑步100公里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催促下,跑步似乎变得比吃饭更重要。所有的安排都得给跑步让步,上半月若是跑不够50公里,就觉得下半月压力太大,总是要自加压力,每次力争多跑,为以后留足可以少跑或者说偷懒的空间,结果很少有哪个月跑不够100公里。真要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哪个月才跑了几十公里,那简直有一种欠债感,心里很不是滋味。今后每次的跑量自然会增加,这样才会觉得舒坦一些。
跑步的乐趣,槛外人大概难以理解。常有友人不厌其烦地规劝跑步要适可而止,当心跑断腿,意思是保护膝盖要紧。现在跑多了,以后落得一瘸一拐,那得不偿失啊。同是跑友,体会也未必相同,各有各的跑经,各有各的心得,各有各的体验,各有各的收获。
都是跑步,但是在操场跑、在海边跑、在公路跑、在公园跑,其趣大异。在操场跑,轨迹不过是一个单调的椭圆。在海边或公路跑,跑过的基本上是直线,甚至是蛇一样的弯道,难成闭环。在公园跑,则妙趣横生,大路纵横,小道蜿蜒,可以在导航的指引下,边跑边设计出各种轨迹,最终用脚来绘制出周长不同、形状各异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