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起孟加拉国政府对罗兴亚人开始采取非正式的驱逐政策。孟加拉国政府的态度为何会在1992年后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呢?涌入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大多文化素质相对低下,所以他们很难为孟加拉的工农业生产提高高素质的劳动力,反而需要孟加拉国花费财政开支养活他们。人均GDP不足1700美元的孟加拉国被联合国列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所以要养活越境的罗兴亚人对孟加拉国其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孟加拉国自己每年都需要接受大量国际援助,然而即使如此外债总额仍高达500多亿美元。约有近三分之一的孟加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住在贫民窟里。孟加拉人作为世界上摄入肉食最少的民族之一在体质上也并不好,要是碰上天灾可能连吃不吃得上饭都是问题。孟加拉人也得不到好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孟加拉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孟加拉国约有37%的人口是完全不识字的。
这样一个连养活自己国民尚且如此勉强的国家要接纳数量庞大的罗兴亚难民群体无疑会增加一大笔沉重的财政负担。尽管罗兴亚人在体貌特征、民族文化上都与孟加拉人高度相似,可毕竟双方在长期分家的状态下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所以罗兴亚人到了孟加拉国后一时间是比较难以适应当地社会环境的。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在孟加拉国找不到工作的罗兴亚人往往成为社会上闲散的不稳定因素。
罗兴亚人的大规模涌入使孟加拉国面临着财政、治安、环境等各方面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不过孟加拉国表明不愿意接受罗兴亚难民的态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以此不断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叙利亚战争引发难民问题后土耳其就曾多次威胁要开放边界让叙利亚难民涌入欧盟,结果欧盟在土耳其的威胁之下不得不给予土耳其大量援助。对此看在眼里的孟加拉国政府何尝不想利用罗兴亚人问题争取国际援助?